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记忆是最好的滤镜

老家的婚礼,跟城里越来越像了,再也看不到小时候熟悉的婚礼模式了。
那时候,嫁女儿亲戚朋友乡邻是要送路的。
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下午,亲戚、同学、乡邻,都会带着礼物到女方家里。礼物不外乎被面、电壶、脸盆、镜子、香皂这些。实在没啥可送,三五个鸡蛋也不算寒碜。顺便看看娘家给准备的嫁妆,几床被子?多少条床单?四季衣服有几套……
主家给来客准备了酱黄豆。提前泡好的黄豆煮熟,再用少许菜油炒,倒点酱油调色,放点调料调味,盛出来放在盆里。送路来的人一般都带着小孩,主人用裁好的马粪纸包上些酱豆,塞到小孩手里。小孩双手捧着,低下脑袋伸出舌头舔豆子,心满意足。
早就没有送路了,也没有酱豆了,取而代之的是买回来的花生瓜子糖果。
司机随笔的图片
男方家自然更麻烦。
娶媳妇嘛,自然要待客。老早就要采购食材,还得定下一个会做席的厨子。娶亲的日子越近,需要帮忙的人手越多。帮忙一般都是自愿的,若是主家人缘好,能惊动大半个村子。
待客的桌凳哪里来?满村里去借。那时候,村人吃饭都用小方桌,坐小方凳,那就一家挨着一家借。我记得我家还回来的桌凳背面,都用粉笔写着弟弟的名字。
以一家之力要请那么多的客人,锅碗瓢盆自然是不够的。帮忙的人还得分头满村子去借。我家俩盆,你家三个碗,他家五双筷子,就这样凑了起来。即便如此,还只能吃流水席,没法子同时招待所有宾客。
摆在院子里的桌椅板凳,还有席上的碗筷,自然是五花八门,没法统一的。
桌凳可以写上名字,碗筷就无法区分了。每遇到来借碗筷的,我心里就膈应,谁知道还回来的碗筷到底是谁家的。我总是不厚道地藏起来一副自己常用的碗筷,总对还回来的面目可疑的碗筷心生芥蒂。
如今,这一幕早已远去了。娶亲直接请服务队,一条龙服务,主家只需要掏钱就行,简单方便,省心省事。只不过当年的那种热闹也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娶亲,要驾着马车。如今娶亲,也需要长长一个车队了。
过去娶亲,天没放亮,新娘子已经娶进门了。如今娶亲,也像城里一样,十一点左右娶回来就OK。
过去待客,热菜凉菜数量有限,一次就上了。如今待客,也跟城里一样,先上凉菜,后边的热菜也是一道一道地上。
过去,乡邻们随了一份礼,吃席的时候恨不得带上全家。当然穷人也是要脸的,大人只能去一个,但孩子可以拉扯两三个。按人头准备的菜肴,常常不等伸筷子,就被一抢而空。如今,想带个孩子去坐席,只能哄小不点儿了;稍稍大点的孩子,搞不好就会遭他们的白眼,谁都不愿意跟大人去吃席了。
……
我常常怀念小时候娶亲嫁女的那种热闹,但我明白,那仅仅是因为加了时光的滤镜而已。
记忆有时是最好的滤镜,让平凡的、甚至是因贫穷而苦涩的一切变得美好起来。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