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年的味道

连续好多年了,北京的春节没有了鞭炮声,偶尔从远方传来几声鞭炮响,更显得京城异常寂静。2022年从除夕到大年初一,连远处的鞭炮声都听不到了,更显得平和、安祥。但清静得让人有点不安。

春节前的一拨儿疫情,搅得节年购物潮没有了踪影,撑不下去的饭店早班儿把员工打发回家了,街上的汽车、行人也少了很多,因为不知你在哪儿一停留,健康宝可能出现弹窗,受到惊吓不说,还会有许多麻烦。

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究竟什么是年味呢?有人说是家人、亲人团聚的味道;有人说是浓浓的乡土气、亲情味;还有人说是过去那种爆竹声声除旧岁的喜庆气氛。我觉得,时代在与时俱进,过年时,家庭团聚、亲友拜年,传播亲情和孝道;按照年俗、遵循当地的饮食习惯,传承中华民族亲善和谐的文化氛围,就是中国年的味道。没有了这种味道,你穿得怎么奢华、吃了多少美味,玩得多么高兴,又有何益?

 

除夕那天,在老伴的帮助下,我们用了几乎一天的时间做了八道饭菜:天篷奉禄、孺牛献寿、三羊跪乳、富富有余、福到平安、杏鲍添喜、八宝聚财、圆圆满满。还拿出一瓶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热热闹闹地摆了一桌子,客厅里瞬间充满了节庆的气氛。

华灯初上,儿子、媳妇、孙子一家人来了,干果、水果、牛奶……大包小包摆了一地。“爷爷过年好!”“奶奶过年好!”拜年声响成一片。说着笑着还给我们老俩每人送上了大红包。

落坐,斟酒,祖孙三代欢聚一堂,尽管天天见面,今天仍然格外高兴,天伦之乐嘛!媳妇掏出手机给各式菜肴拍照,给家人留影。孙子张罗着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斟满酒,屋子里立刻就飘满了浓浓的酒香。大家同时举杯共祝“新年好!”

 

爷爷奶奶的创新菜式,受到儿孙一致夸赞:这菜做得好看又好吃!赞美勾起我们的兴致,不由得逐一介绍各样菜品的食材和创意,引来一连串“爸爸妈妈辛苦了”的赞叹。

这边丰盛的年夜饭刚吃完,里屋电视春晚就开始了。祖孙三人移位电视机前,欣赏欢快的节目,儿子媳妇收拾碗筷,洗洗涮涮。九点多了,我操劳一天有些累了,又喝了几口酒,不由得眼皮打架。奶奶看我这样,用支付宝给孙子发去压岁钱,赶紧打发这一家子回自己家继续守岁看电视。其实他们家就在同一小区相邻的一栋楼,这叫“一碗汤的距离””。

 

初一早上睡到自然醒,又忙着包初一的饺子。按照我们家不知道哪一辈老人传下来的习俗:初一要包素饺子。我在饺子馅儿中放了粉条、木耳、胡萝卜,白菜、香菇、长寿菜,香菜、麻酱、酱豆腐……虽然这样一点儿,那样一点,但也和了满满的一盆馅儿,屋里充满了素馅特有的淡雅的香气。

按照年俗的讲究,初二儿子一家要去姥姥姥爷家拜年。他们走了,我们老两口按习俗仍然做了打卤面,就图个连汤带面热乎乎的吃着舒服。

儿子一家要在姥姥家骚扰两三天。儿子在医院工作,初五就要上班了。我也乐得轻闲几天,毕竟年岁不饶人呀!

 

春节后的天气,太阳是亲和的,大地仿佛已经有了一点春的气息。下午,我和老伴相携到河边散步。曲曲弯弯的花径上散步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互相搀扶着,缓缓地走着,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园中的广场上,活动着几对带孩子的年轻人,大人呼,孩子笑,构成一幅幅和谐、温情的画面;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几个姑娘花枝招展地跳着,笑着,美丽的羽毛毽子上下翻飞。整个广场活脱脱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受疫情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勤勤恳恳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不用说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们不能回到老人身旁。年轻人为大家舍小家奉献着青春的力量。常在河边遛弯,几位看着面熟的老人,孤独地在小路上徘徊,短短的几句相互问候,从他们的神态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知足和幸福,同时也看到最温情的画面:老年人忍受孤独也在默默地为社会做贡献。

 

年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味道,不能永远停留在脑海中童年的记忆里。农耕时代,幼者转着圈地给老者拜年,那是因为冬天农闲有的是功夫;多年前,村里办社戏、跑旱船,那是因为文娱活动匮乏;早些年,年节放烟花爆竹,那是因为国家还不发达,没有那么高的环保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成为永远追不回来的画面。

 

新时代要在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基础上,不断融进新的元素。现代科技文明的创新必定推动社会发展。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年的味道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