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徘徊

法国大革命有他消极的一面,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我们从狄更斯的这本书中只能感受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黑暗与压抑,为什么呢?这要从当时的英国伦敦说起。

作者狄更斯 以“双城记”为题,这里的“双城”指的是法国的巴黎和英国的伦敦,故事就在巴黎和伦敦之间展开。书中有很多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法国大革命下巴黎城的白色恐怖。革命像是一杯烈酒,就像徳发日先生那桶打破的酒一样,只要酒香扩散,所有闻到酒香的人都会一拥而上,连酒同地上的泥土一同灌进嗓子里,直到一滴都不剩。而法国的革命就像是那桶被打破的酒,法国被压迫已久的人民就像多日未饮酒的酒鬼,一见到酒,心理压制已久的愿望就彻底释放了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司机随笔的图片

参加到革命中的人们大都已经受尽了贵族的压迫与剥削,于是革命时期的贵族被视为是罪不可赦的犯人,格杀勿论。监狱里的犯人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形象,于是,犯人成了法官,法官成了犯人,本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每天都有大量的犯人被关进监狱,大量的犯人被送上法庭,大量的犯人死在断头台上。断头台甚至代替了十字架,成为法国人新的信仰。每个人的身上都混杂着鲜血,或是别人的,或是自己的,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为什么从《双城记》中看不到法国大革命积极的一面呢?狄更斯是法国人,他于19世纪中期创作了这本书。当时的英国也是动荡不安,在革命爆发的边缘徘徊,狄更斯并不认为如此的革命利于当代英国社会的发展,会对英国政府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他就把不久前发生的法国大革命的阴暗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和警戒。

《双城记》这一本书真的是很值得一读的,以混乱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查尔斯和马奈特浪漫但又艰苦爱情为主线,用社会的黑暗衬托出爱情的可贵与高尚,同时表达出了狄更斯对于舍己为人这种高尚情操的崇拜以及对英国社会岌岌可危的担忧。在英国在革命的深渊的边缘处徘徊的时候,是狄更斯帮他狠狠往回拉了一把。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