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七十二场浇陵雨

相传和硕端静公主陵修造竣工后,朝廷官员担心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遭受风沙侵蚀而褪色,有损皇家的尊严。正在愁思之际,忽见陵区西北黑沟山顶阴云缭绕,雾气蒙蒙,片片轻云直向公主陵飘动。霎时,便洒下清清细雨。雨过天晴,全陵区的建筑物更显金碧辉煌。于是,钦差大臣便放心回京面圣了。自此,公主陵上空便经常云气霭霭,细雨霏霏,五天一场小雨、十天一场大雨,即使大旱之年,陵区也依然如此。在此守陵的十户满民便把陵区多雨的现象归功于老天爷的恩赐,说这是受了皇封,称之为年年有七十二场浇陵雨。
其实这种多雨的现象是因陵区原始森林茂密,储水量大,适时蒸发,故此每年比别的地方降雨多。最初的公主陵区的植被覆盖相当好,从头道营子转过山头,陵区方圆十几里,是密密麻麻的杨、柳、榆、槐等古树,几搂粗的参天大树根叶相交,人走出几步便不见踪影。前后山岭不是杏树就是香柏红松,青幽幽,绿阴阴,一望无际,林涛声震荡几十里,如龙呤虎啸。陵园内更是春、夏、秋花香不断。一场透雨过后,在田野里把锄杆可以一插到底,土壤的肥沃和湿润可见一斑。陵区前的原始森林里,曾有一水泡子(暖泉子)四季淙淙,清澈见底,即使寒天冻地也是热气腾腾。每当红日东升,陵区里便雾气蒸腾,往往上午还是风和日丽,下午即乌云遮天。而云彩几经飘忽,总是不离这一地区,最终还是在这里下起雨来。
相传王府派人来公主陵巡查,进陵时,天气晴朗,地气蒸腾,有闷热之感。忽然之间,云雾笼罩山峰,一时间电闪雷鸣,灰黑色的云团奔涌,似有多条怪龙在云中搅闹,一场大雨就突如其来的来了。每个人都淋的如落汤鸡般,顶着雨慌忙向陵外跑去。只转过头道营子山头,雨便没有了,回过头去看陵区,群山环抱中,雨幕重重,还在不停下着,足有一刻钟的功夫。他们站在这边欣赏着这一帘雨丝还兴犹未尽时,稍后,只见雨过天晴之后,山更青,天更蓝,此时再观群山环抱中的公主陵,似在雨洗后甩掉身上的水滴,那暖泉小溪便暴出欢快的淙淙之声,清冽而清凉。看那通往陵内的御路(神道)似乎抹着一层金色的辉煌,才看出这里是藏风纳气两山环抱一水分流的风水宝地。
怪!他们现在就站在陵外几米处,陵外便无雨。此时,头道营子南湾子居住的几户人家有洗衣的,有提水的,有在田里除草的,没有丝毫下雨迹象。王府巡使便向当地的老者打问,答曰:“刚才下的那是浇陵雨,一年七十二场,只有公主陵里才有,出了陵区就没了。”王府巡使听得目瞪口呆。

司机随笔的图片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公主陵地区若没有方圆几十里的植被保护,恐怕也不会有七十二场浇陵雨之说了。
1973年,在当时极左政策影响下,喀喇沁旗林业局光伐了公主陵前的原始生态林,挖出树根开辟农田,由头道营子中学(当时称为头道营子“五。七”中学)耕种。几百年的原始生态林毁之一旦,一望无际的林海瞬间变为荒漠沙滩。从此再没有七十二场浇陵雨,陵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受皇封的“风水”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事,十家村民曾怀揣康熙皇帝当年留给十家满民看守陵区的“地契”,派代表去赤峰市政府(当时称为“昭乌达盟公署”)告状,后听说被接待的领导以“拿着封建皇帝的地契来告共产党为由”狠狠地撸了一顿,没收了“地契”,赶回了告状代表。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