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优秀作品

话说蒙古语与老年痴呆症

人到老年,忽然萌生起学说蒙古语的念头,而后,又忽然联想到防止老年痴呆的保健问题。
为什么要学蒙古话?因为我童年时听母亲、父亲的蒙古语日常话非常多,在中学时又上了两年蒙古语文课,一些蒙古语言便铭刻在心了。尽管成年之后,说写全是汉文,自己也用汉文撰写公文、创作诗歌小说,有些蒙古话都逐渐忘记了,然而,总是对蒙古语言文字情有独钟,有一种独特的情结。优秀作品的图片
离岗退休之后,成了闲人,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供挥霍,便想起学说几句蒙古话了。我的本意是:我身份证上标注是喀喇沁蒙古人,以往到外地,人家往往看你的身份证,知道你是蒙古人了,大都好奇的问你,会不会蒙古话?唱一首蒙古歌可以吗?这就让我很尴尬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想,不就是学说几句话嘛!有多么难吗?一遍不会,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千遍!反正是有时间!于是,我就坚定了学习蒙古话的念头。
学习语言这个事儿,需要环境,需要同学,于是,我便找了几十名喜欢蒙古语的同志,组成了一个学习班,定期上课,定期活动,唱唱蒙古歌,跳跳安代舞,还别说,学习之后,学会了几首蒙古歌,能简单对话了,这对于我,还是颇有心得的。我不但觉得生活充实了,而且学了一些蒙古语文知识之后,对蒙古语文的敬畏之情越发的浓重了。
蒙古语是一种濒危的语种,同时,她也是一种特别顽强的语种。回顾历史,我们可知道,自远古匈奴突厥开始,蒙古族一脉相承,其语言元素一直都是存在于汉族、满族等其他语言文字中。至到蒙古人当了皇帝,掌握了军政大权,才创造了蒙古文字,先是巴思巴,又改为现在的传统蒙古文字。至今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比起大汉文来,她的资历太轻了。
虽然,蒙古文字很年轻,可是,这种语言却是非常悠久了。在蒙古文字没创建出来之前,这种语言居然仅凭口耳相传,便流传千古至到现在了。也就是说,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坚韧的,与其他语言文字相比较,确有许多优点。
我到老年之后,学习蒙古语文几年,虽然是依然在蒙古语文的大门内外徘徊,却略略感受到蒙古语言的一些奇妙之处了。
蒙古语文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比如:“学校”的蒙古语书面语是“索日嘎故里”,而口语则是“索日故里”;“早晨”的书面语是“乌日路格”,口语则是“乌日勒”。
这是学习蒙古语文的一个障碍,大概也是她的一个优势。书面语可以准确记载语意,口语便于交流传播。说起话来“嘀哩嘟噜”,舌头疾速活动;纪录起来,长牙短齿一划而就,比较汉字速记,相对方便许多。因为我学过汉文速记,那是另一套语言,学起来,很费劲儿的。
再就是,蒙古语文还有独特的诙谐幽默。她往往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人霍然开悟会心一笑的。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具就有长短优劣,好使不好使的问题。工具会不会对使用工具的人的思维产生举一反三的启迪或者是局限、束缚的反作用?应该是一个心理学或者是其他学科研究的课题,我不敢妄加评论。反正是蒙古语言是一种曾经称霸于世界一百多年的语言,大概那时候,蒙古语就像是现在的英语吧。
最有趣的是,蒙古语有很多半音,在朗诵和演讲中一带而过,比如:日、勒、格等音节,需要舌头比较灵巧才可以发出声来,与极少半音的汉语相比较,是有些难度的。
作为蒙古语文的初学者,说了这些蒙古语最普通的知识,还不一定准确,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就是想从蒙古语发音的特点,来这样推断:
说蒙古语,是不是可以预防或者是减少老年痴呆症的问题!
这是我开始学习蒙古语之后,注意观察周围的人,揣测出来的推论。我发现所有能够流利的说蒙古话的老人,没有一例老年痴呆症患者!
可能是我的交际圈子太小,不能说明问题,我也咨询过几位牧区朋友,他们也说是,没有见到经常说蒙古话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
我把我的推论说给内蒙古大学的一位教授,她也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推论,并且承诺也要注意观察统计,用数据来证明这个推论。
蒙古族记忆力比较强,这一点是有定论的。我在电视上看过几次记忆力竞赛节目,蒙古人的成绩都是不错的。而少有老年痴呆症,是不是也是与舌头和大脑的运动有关?
我是看了一些老年保健知识才有了这个推论的。
有些大师发布的保健知识告诉我们,舌头需要运动锻炼,如果长期不说话,很容易失语,患抑郁症,进而老年痴呆的。
由此,我认为,学说蒙古语言,可以让舌头灵活起来,而舌头是最接近大脑的地方,舌头长期的“嘀哩嘟噜”,肯定是对大脑有益。不但是有益于增强记忆力,也会预防老年痴呆症的!
我的推论到底是有没有道理,尚且需要大量的数据以及科学研究分析证明,我期待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把语言的工具功能和保健功能都开发应用起来,为人类造福。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