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这周一些对文字的感受

这两周的阅读课,我开始看从乙博那借来的那本《卡拉马佐夫兄弟》。看书有个习惯,看到一些好的语段或者意义深刻的描写之类,拿铅笔画下来,这让我感到安心。可是毕竟是借来的别人的书,即使是铅笔也不好在不是自己的书上画画写写,于是看书的时候尽力压下了要往上划横线托住那些句子的冲动。手里夹着铅笔,然而每次笔尖都已经点到了书上,都拼命告诉自己这是不能的,于是很痛苦地继续把铅笔夹在手里。为什么不把笔放下, 因为不习惯,手里没有支笔去看书,总觉得心里也少了点什么。这给我一种错过很多东西的不安。
看陀氏的书不能间隔太久,除非已经清楚记下了每一个人名和每一条人物关系。这几次看《卡拉马佐夫兄弟》隔的天数都不短,以至于再翻开看的时候那些提到的各种昵称都陌生起来,但也没忘记主要内容。我大约是还没有看到主要情节,前面的铺垫已经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满是陀氏的风格,不得不使我再一次折服于他的思想与精神内涵,继《罪与罚》和《地下室手记》之后。

司机随笔的图片

大家看《三体》,自己也去凑个热闹,看了两集后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先看原著。
其实这个星期又找出来86版《红楼梦》从头看,阅读课的时候去看《红楼梦》的原著,也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先看原著。《红楼梦》从小就了解,那时候是听儿童版的书,后来上了初中又开始感兴趣,甚至写过随笔,不过说实在的没悟出点什么,光知道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让自己伤心。过了一两年自己仿佛又是另一个人,现在再看,能看懂比以前多一些的东西。
原著里怎样描写宝玉呢,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睛若秋波。”我不禁想象起来曹公心中的贾宝玉究竟是怎样的,然而脑海里频频浮现的只有电视剧里欧阳奋强老师饰演的贾宝玉的模样,虽然已经尽力贴合原著,但好像我对于这些文字描写的想象都已经被固化了。于是很想知道没有看电视剧之前的我去看原著,脑海里陪伴我的贾宝玉会是什么个模样。可惜不能了,这真真叫人遗憾。
《三体》也是。无比后悔先去看了动漫版,罗辑在我脑海中的形象也已经挥之不去,再补原著看时,我所想象出的那个罗辑教授是否也摆脱不掉动漫版的形象?应该是肯定的,这毕竟是潜意识里的。
文字还是比直接呈现出来的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要更多,一千个读者心中或许有着一千个不一样的场景或者人物形象,我读书时也喜欢把在脑中构建场景和形象、氛围当做必不可少的乐趣。电视剧或者动漫的呈现都是在致敬原著和经典,它们让文字里的事物走出来。书中的描写有着更多的文字的力量,这些字句所带来的是再多的制作和拍摄都无法呈现的画面,那是每一位读者心目中的独一无二的画面,也是为什么一本书的阅读从来都只属于一个人。
《红楼梦》的第一章看罢,就已经像有什么东西不断冲击着我的内心要叫我潸然泪下。这是电视剧里所不能带给我的冲击。
如果说《红楼梦》在自己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无法完全构建我心中贾宝玉形象的遗憾,那么起码不要让之后任何一部原著在我看时,依然能感到这样的遗憾了。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