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这样教《对韵歌》,恕我不敢苟同

早上快速浏览订阅的公众号,被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可见“题目党”存在的合理性)——《朗读是有意思的事情 | 统编一上<对韵歌>教学叙事》。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本周语文组教研的课文刚好是《对韵歌》,昨天教研课,我和老师们刚刚讨论过这一课。

点开一看, 嗯?怎么能这么教?

忍不住,要写篇文字说道说道。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1张

1

文章伊始,一堆PPT页面图。一看这些图我就在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执教者由“云”引出了“乌云密布”、“蓝天白云”,由“雨”引出了“毛毛细雨”、“倾盆大雨”,由“风”引出了“春风”、“夏风”、“秋风”、“寒风刺骨”……但是请问:这些与课文内容有多大关系?

再往下看,是文字部分。作者开篇表明,“特别想把朗读指导做得有意思。”我估且表示还算认同,因为低段语文,朗读确实是重点,而且这篇《对韵歌》朗朗上口,也适合朗读。

课堂伊始,作者用了《大小多少》这首儿歌引入,原因是:含有多对反义词,内容非常有趣。

我又要问了,《对韵歌》里的“对词”是反义词吗?语言的风格是有趣吗?这样引入会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导?学生会不会在初读时也思考:“云”和“雨”是不是反对词?“雪”和“风”是不是反义词?……

唯一与课文相关联的,可能就是儿歌与课文一样,都有节奏感。但我还是觉得,一节课宝贵的40分钟,老师花几分钟时间用于示范朗读(从文字描述中可以想象出老师读得很好玩)和让学生模仿读一篇并非与课文高相关的儿歌,确是有些浪费。双减之下,课堂时间真是分秒必争啊!

再然后,就进入到课文学习了。

“云对雨”是怎么学的呢?

老师出示图片——乌云密布。看图理解“乌”“密布”,再指导学生朗读好“乌云密布”,边读边想象图片上的景象……

好了,后面的我不再赘述。我就想问:指导朗读,指导的不是课文的朗读,而是这些延伸出的词语的朗读?当然,学完整篇文章后,作者也指导了朗读,并拓展《声律启蒙》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韵律,这点无可厚非。

不过整节课的重心,或者说教学设计,我认为是偏离了教学重心的。作者由一个字引出了一组相关的词,如由“花”引出“雪花、烟花、火花”,但却并没有讲为什么“花对树”,缺乏了这种关联性,教学便是在核心之外打转。

2

昨天(周三)上午是语文组教研时间,颜景老师上了这篇《对韵歌》。但早在上周五中午,我和一年级语文组的小伙伴就这一课就已经进行了课前教研。

课前教研时,我发现大家的困惑点都在:PPT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一页的用意是什么?感觉这儿出示的内容有点多了……

我真是……无语。

再次追问:为什么要研究PPT而不是研究课文?到底是教PPT还是教课文?PPT只是备课时的参考资料之一,而且设计的未必就是最有效的。即便是专业的,也并非是适用于你的教学的,为什么还在被PPT绑架呢?何况,这份PPT在我看来,用起来绝对是低效的。

PPT是工具,工具,非必要时完全可以不用!要用,要么是因为方便,要么是能解决重难点。

常态课上(公开课另当别论),明明用教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地再用PPT呢?做PPT不费时间吗?效果一定好吗?(好吧,我们老师手里确实有资源,不费时间,但琢磨不透设计者的意图不也浪费时间吗?)

不多说了,去年的这篇《要警惕从“教教材”变成“教PPT”》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强烈建议再读一遍。

3

来,让我们抛开PPT,回到课文,素读。

题目是《对韵歌》,怎么理解?

老师备课啊,一定要从题目备起。每一个字都要备。就像上周教研二年级语文《场景歌》一样,“场景”一词,就是统领全文的背景。

对,相对(但不是反义词);韵,韵律(而非押韵);歌,朗朗上口的、适于诵读的儿歌。

有了这些理解,再去看课文。

云对雨,
雪对风。
花对树,
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

“云”为什么对的是“雨”呢?
“雪”为什么对的是“风”呢?
……
“柳绿”为什么对的是“桃红”呢?

哦,原来它们都有“相关性”呀!云层厚了,就要下雨;下雪之前,常常刮风;有花的地方常常有树;小鸟儿总爱捉虫吃;有山有水是好风景;春暖花开,柳绿桃红。

那么上课的时候呢?

为什么不在让孩子理解了“对”字的意思之后,直接问孩子:“你认为,为什么‘云’要对‘雨’呢?”孩子将调集他所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愣愣地看着屏幕上老师出示的乌云图片,被告知:乌云密布时,要下雨。

这不是灌输么?

孩子说出云和雨的关系之后,老师可以出示乌云和下雨的图片,同时标上文字“云对雨”,加深印象,朗读。也可以不出示图片,因为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孩子脑子里有图片。

在这首小儿歌中,哪些地方是最好使用PPT的?

山清对水秀。

这一句孩子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这时候,出示一幅秀美的山水图,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是必要的。

“柳绿对桃红”也可以出示一张图片,毕竟,一年级的小萌宝对季节还不敏感,此处夯实一下也是必须。

理解了,读吧!不用给一年级孩子讲韵律,只要读出韵律,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兴味盎然就足够了。

读着读着,就会背了。教学目标之一“能背诵课文”就完成了。

读着读着,课后要求的会认识的字也大部分都认识了,识字教学的“浪漫感知”环节就完成了,接下来,就再精确教一下这几个字,配上字源识字法,又一个教学目标“能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几个字”就也完成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2张

然后,余下时间,教写字。

写字啊,要认真教。最好不要用动画的描红,那种丝滑感并不适合刚学写字的小学生。

老师在黑板上,在田字格里,一笔一划地书写:“大家刚才已经观察到了,‘山’字的一竖,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不要写得太长哦!‘竖折’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笔画,要一笔写成,起点在横中线上……”,这样的指导,比动画演示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这节教研课,颜景老师讲完课文和要求会认的字用了25分钟,剩下15分钟用来教写三个生字,课堂总体来说是非常高效的。

4

简单总结一下:
一节常态的语文课怎么上?
1.先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先素读,再去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结合学段学情,确定教什么。
2.目标(教什么)清晰了,再去思考怎么教。切忌教PPT,而要遵循方便和解决重难点的原则,合理使用PPT。
3.课堂要干净,干净的前提之一是目标清晰,所有教学行为都要围绕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语文最容易旁逸斜出。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