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澧水河流域娶亲嫁女风俗文化

娶亲嫁女,意味着新的家庭结构、新的生存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命诞生,在澧水河周边大致流传了两千多年,和土家族风俗习惯比较接近。涵盖30余项细节。其婚俗规约分明,程序清晰,从“请媒人”开始,到“赐节气”“拜年”。一般经过“看人家、发八字、赐节气、求喜、报期、过礼、、娶亲、带女儿言、发亲、筛茶、闹房、回门”等十多道程序,此文还省略“陪十姊妹、十兄弟”的程序。

 

做媒。首先是请媒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谈婚论嫁将列入议事日程。“一家养女百家求”,如果男方看中了女方,就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说媒有两层意思:第一,夸奖男方家如何好,如何有钱,男方长得如何英俊、有地位、有学问等等。第二是看女方的家境如何,姑娘是否漂亮等等。无论说媒是否成功,男方必须给媒人钱财。

 

看人家。经过媒人一翻煽说,男女双方都有了点意思,二者心照不宣,选定好日子看人家,即相亲。这一程序古时没有,全由媒人和父母做主,直到晚清才出现, 而且只有男方到女方,后来才有女方到男方的习俗。“会看媳妇的看丈母,或看亲家的看草萝”,丈母娘的支人待客,茶饭缝补,收拾打拣很重要。男家殷不殷实,只要看看他家屋旁堆码的稻草就知端倪。“看人家”那天,女方则是“上大人”,一般由母姑婶姨组成五六人的看亲队伍,到男方实地考察,将情况了解清楚。

 

发八字。这时就可以发八字了。发八字又叫定亲,男女双方必不可少的礼俗。八字合过后,就互相交换。男方将八字书写在红帖的“乾造”行里,并随媒人挑着衣服、糖果、酒水等礼物送到女方,女方设宴招待,在红帖“坤造”行里天上女方的八字。同时回赠男方“定庚鞋”。有的还要开一个家庭会,由媒人当主持人,双方大人亲戚各发表意见,大多是勉励之词,男女双方还需当众表态。从这时起就可改口称呼双方亲人了。这样双方就算正式订婚,不得悔婚。

 

赐节。为了保持订婚关系,赐节的程序免不得。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之后,必须选良辰吉日办喜事,在还未办喜事的这一段时间里要相互往来,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大节里,男方必须再给女方送礼拜节。此送礼与彩礼有区别,不必送太贵重的礼,肉、鱼、糕点、糖果均可,以示男方对女方的重视和客气,也为未来的亲家增添友好气氛。女方也回拜,一般在春节,但男方要给压岁钱一类的“打发”。

 

求喜。等到双方都到了婚龄,男方就要带着礼物同媒人一道到女方家求办喜事。若是女方同意了,就请算命先生推算良辰吉日。媒人当然也少不了一份礼物。晚上敬祖人,男方一一献礼,一一认亲。并向女方家亲戚长辈“下书”,请女方家的上亲,一般为长辈或舅子,在婚期送亲吃酒。这种酒客又叫“书客”,被视为最尊贵的客人。女方回赠鞋、袜、伞等,同时列出“小礼”名单,小礼只有长辈们享受,且享受者必须日后在外甥“娃周”喜庆时送去贺礼。于是,男女双方便开始操办喜事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过礼。也称为送“水礼”,这是整个婚礼中彩礼最重的。到了结婚的前一天,由媒人带新郎等一同送礼物到女方。

 

扯脸。当天晚上,为新娘开脸。就是请一个儿女双全中年妇女即开脸妈,用红绿线交叉捻去“新姑儿”脸上的汗毛,让皮肤光亮白净。首先扯汗毛。接下来是梳头,俗称“上头”。女子做女儿时都是分头,扎两根大辫子。到出嫁时便把辫子盘起来,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俗称梳“粑粑髻”。最后是穿嫁衣。女儿出嫁前夜从内到外都必须穿新衣,特别是外套必须是红色,红色避邪最吉利。

 

带女儿言。哭嫁,作为一种婚礼仪式,新娘出嫁前半个月,就不再出门做活,深居闺房,闭门静坐,思考问题。出嫁的前天晚上,平时相好的伙伴及亲邻都来了,大家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起声,同伴依次哭去。回忆母女之情,诉说分别之苦,感谢养育之恩,等等,哭得天旋地转,哭得肝肠寸断。

 

接亲。第二天,是男方大喜的日子。一清早,娶亲的队伍出发了,媒人带队,敲锣打鼓吹喇叭,十分热闹。迎亲队伍五六十人,一部分是抬轿的20人左右,一顶大轿接新娘,8人抬,五顶小轿分别抬媒人、两个舅哥、两个上亲。此日舅哥又称“书客”,最受尊重,可以在书房直接休息的人。

 

男方娶亲队伍来到女家屋前,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女家会将大门关上,仅留一条缝,或者用大方桌挡在门口,不让迎亲队伍长驱直入。这时女方与男方隔门内外回答,盘古问今,有一整套拦门词和礼节,谁若说输了就得答应赢方提出的条件。当然一般男方让着女方,男方输了就递上“红包”称作“利市”,女方才开门迎新。请客人高贺“恭喜”,又一阵鞭炮齐鸣,锁呐、鼓乐喧天。

 

稍许,乐队再起,接亲的男劳力将嫁妆一一上扛,整装待发。新娘从头到脚换好男方送来新装,哭嫁也就到了高潮。堂屋里喊发“亲”,几十条汉子抬着箱笼、书案、大柜小柜吆吆喝喝,浩浩荡荡往前赶。新娘的哥哥将妹妹从房间背至堂屋,站在预先准备好的四方木头(升子)上,这叫战“斗”,寓意生子。香火前要放三面镜子,照四眼人。拜叩祖宗牌位,三叩三拜,十分繁琐,此叫做“辞香火”。然后哥哥将妹妹背至门外,由接亲女青年扶持上路,新娘一直走到花轿,不能回头。有的地方则由兄长或兄弟从屋中直接背上大红花轿。

 

撒轿钱。 新娘临行时,父母给新娘一些零钱,叫“撒轿钱”和喜糖。这种“撒轿钱”作用很大,因为途中轿夫喜欢挑逗新娘,时而把大红花轿摇摆不定,时而故意停轿不走,时而从轿窗偷看新娘等等,此时,新娘就用“撒轿钱”打发轿夫,轿夫才会平安把大花轿抬到婆家。抬嫁妆的伙计们,抬至途中,故意将嫁妆摆至路中不走了,新娘当然心知肚明,这是讨喜烟,于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喜烟喜糖拿出分发,大家一路嘻嘻哈哈,吆吆喝喝,唢呐声声,好不热闹。

 

铺床。队伍中抬家具、挑马桶、脚盆或瓷器的男劳力在男家门口也乘机颠几颠,晃几晃,男方支客士不吝啬地给他们可观的力资钱。接亲的队伍迅速派人将衣柜、家具、箱子、被褥等接进新房摆好,请两名夫妻和睦、多子多福、未重婚的妇女铺新人床。铺床人一边铺床,一边唱赞词。《铺床歌》五花八门,尽是吉祥之词。如“双脚走忙忙,走进新人房,抱的金枝草,铺的新人床,两头一揿,状元直滚,两头一摸,五子登科。帐子帐四方,一对巧鸳鸯。”“铺床铺床,两头适当,先生贵子,后生姑娘。”“枕头两头架,新郎倌两头爬。”“枕头两头丢,养的儿子像泥鳅。”

 

 

掌礼。掌礼在门口摆起香案花烛,并宣读《车马文》,又叫《拦车马》,此行是洒鸡血拦轿,这里面有傩祭成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十姊妹分两排站在门前,迎接舅子,叫“接风”。然后由厨师杀雄鸡,用鸡血治煞,《拦车马》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把妖气邪气拦在门外,保佑新婚家庭清洁平安。之后,轿夫再抬起花轿,在房前打几个圈圈,叫做“回车马”。

 

经过这样多的程序,再把轿子抬到堂屋,舅子掀开轿帘,男方请邻里受尊敬的女人牵新娘出轿门。再由掌礼引新郎与新娘跪在堂屋中摆好的草垫上,进行“双拜堂”,掌礼先读“合卺文”,合卺即成婚。读毕“合卺文”,拜堂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祖先,夫妻对拜,夫妻换盏,喝交杯酒等。

 

闹洞房。新婚晚上,宾客吃夜宵后,男女青年都进入洞房,要求新郎新娘跳舞、唱歌、讲恋爱经过,或者要求新郎抱新娘,或者同吃一颗糖,或同吸一根烟,在中间点火,大家逗捧两个新人,笑语喧天,俗称“闹洞房”,又称“新婚三日无大小。”

 

筛茶。第二天早上,男方的姑妈或舅妈带领着新娘新郎,给其介绍亲戚,顺序为上亲、父母、和其他亲友。按此顺序筛茶献茶(筛茶,新娘新郎筛一茶盘),茶为红糖开水,称新姑娘糖茶,筛茶在客人围在桌上后进行。也有为老一辈送上门或上床的。喝茶后将茶钱放在茶杯里,己亲、长辈多给一些。钱由新娘收着为私房钱。

 

回门。“回门”又叫回娘家, “回门”有新婚后第二天、三日、一个月回门三种形式。现在多半是第一种。回门时,新娘走在前面,新郎跟在身后,同去女家拜谢新娘父母,女家至亲好友(多为送亲人)相聚陪新姑爷,新郎新娘坐上席,举家欢宴。新郎新妇必须当天回家,一月之内新郎新娘都不准在外面睡觉。等到一个月后,新郎再送新娘回娘家,这样,新娘可在娘家住上一个月,然后再由新郎接回。

 

拜年。拜新年是结婚的最后一个仪礼。先一年嫁出去的姑娘正月初二与丈夫一起提着糖酒,担着年粑走娘家。他们要到娘家每一户族亲家拜年,叫拜新年。

 

至此,婚姻大事才算圆满结束。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