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如何对待“错译”

在翻译这一学术领域,“错译”无非两种:自己错译,他人错译。对于自己错译,知错就改。道德上如此,学术上如此。对于他人错译,可以指出,但不适合集中火力挑毛病。曾有日语教师,对着《日语翻译教程》,挑出十处错误,罗列在一起,投稿于核心期刊,迅速发表,大赚,特赚。他不该感谢这本教程的编者吗?

我年轻的时候,看见别人把英语的“Chiang Kai-shek蒋介石”翻译成“蒋凯申”,也是气愤不已,痛感学风日下。这样的书偏偏是名牌大学名牌教授名牌出版社印刷,终于成了名牌的错误。

现在觉得,对别人的错误,还是要宽容。

对于诗歌翻译来说,错译不允许,漏译不可以,尤其不能漏译名词。至于增译,则需要把握界限。诗歌原本就是高度浓缩精炼的语言,其思想感情如何理解,不增怎么能译清楚?若无增译,可能诗歌翻译就不存在了。

对于错译,不怕错,错了2%,还有98%的贡献。人在前进,笔在增产。

普通译者和翻译家都要清醒,要注重自身修养。自古文人相轻,若能不罗列现有书籍(译作)的错误,揪他人小辫,就是减轻“文人相轻病”的第一步。司机随笔的图片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