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一条曾经沸腾的山路

老家背后山梁上曾经有一片平展展的沃土,向阳,光照时间长,是一片一碗泥巴出一碗粮的肥沃土壤,祖祖辈辈的家乡人都在这里耕种。翻过这座山梁又是一个族姓大村庄,一条山路像飘舞的带子一样把山前岭后的两个村子紧紧地牵在了一起。他们无论赶场,去乡政府办事,还是学生去中心小学上学都要从这条山路上经过。那阵,这条路确实很大套也很热闹,山歌,笑语,牛铃声不绝于耳,路像一个站在山顶的人抛下的白色绸带。

司机随笔的图片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在乡村的逐步实施,这片耕种了无数代人的土地和一些离村庄较远的地块都逐渐还林还草了。这片曾经长满庄稼的山坡几年时间就满目青山,通向山顶的那条山路两边也很快长满了小乔木和刺蔓青藤,人走进去像走进了绿色通道,让人一路脑中旧时光一路遐想。

 

人间四月芳菲尽,满目青山绿绦绦。一个阳光微露的晨日,我独自一人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上行走。我想去放牧压抑的心情, 找回远逝的记忆,让视野和心絮在大自然绿色的浪涛里随意游弋,找到我文字停歇的地方。路上积满了落叶,厚厚一层,脚踩上去软绵绵的。显然,自从土地还林后,这条路已经荒芜、废弃多年了,没有人行走的山路很孤单很寂寞,这里除了鸟鸣还是鸟鸣,太阳的光线从林子的缝隙里射进来,觉得山路突然有了生命灿烂的气息。是的,现在的水泥路都铺到山上没有搬迁的农户家门口去了,通往山梁后的路也改了线,好多条山路都这样被遗弃了,我所走的这条山路就在被遗弃之列。过去学生上学,山那边的人到乡上开会办事赶场,我的乡亲种收粮食都要行走这条山路,现在也被时代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成为无人问津的荒野山道。但我始终忘不了这条曾经沸腾的山路。

 

多少次我们在春天里往山顶上背肥料。那阵一开春,生产队就组织劳力开始用竹篾背篓把农家土肥背进村庄四周的山上。天刚亮,村里的男男女女就挨次运送队里收了的牛粪和猪肥。山高路陡,有的是挂猴的坡地,路只有巴掌宽,我和乡亲们就在这条山路上躬着身,背着散发着冒着臭气的牛粪,手拄平拐,一路吆喝一路笑语,像一条雁阵在山梁上缠绕而上。脚下是山雾蒸腾,村庄镶嵌在雾色之中。偶踩落一块石头就会嗵嗵嗵地一直滚落沟底,击起一声水响,在场的人都会惊出一身冷汗。于是都说小心点,约莫三五分钟,这条路上又荡出了应山的玩笑声。

 

多少次在这条山路两边的陡坡上我和乡亲们盘麦、种包谷,剐荞,种上四季节令。特别是打棒棒荞的那些天,人们都盼望夜里刮几场冷风,晒几个阳坡,荞垄就干透了。这天 ,我们会在山路的边上平个台台,然后就在秋高气爽的山坡上打起棒棒荞。这纯粹是一种快乐有趣的劳动,一拢荞在两边三人或四人起伏的棍棒上飞舞,人们的动作也是整齐化一 ,让人赏心悦目。这个劳动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过目不忘。

 

多少次我们把牛羊从这条山路赶上山坡,去那个天池边周围放牧牛羊。牛儿脖颈系上铃铛,每当牛铃敲响这湿漉漉的山路,敲响这个清晨好听的音乐,我就想起了一部电影的名字叫《山间铃响马帮来》,就觉得村庄无限的神秘。牛羊一路,晨雾缭绕,这条孤寂的山路顿时在清晨醒了。来到天池边,把牛羊丢在草甸上让它们自由啃食青草,我们这些放牛娃则把自己大写成大字,睡在青青的草坡上,仰面读蓝天白云,读太阳云雀,再跳起来大吼几声,听跌进山谷里自己的回音,然后到天池边上打一阵水漂,觉得很爽。

 

多少次在这条山路上我看到山那边的一帮学生唱着《我们的田野》,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耳熟的经典优秀儿歌在周六和周日快乐地往返。这些猴性的孩子们像一些山雀子在这条山路上叽叽喳喳地飞翔,这山路马上就有了乐趣,就有了热闹。那阵,大人们从不接送学生,山里的孩子硬棒,他们爬山都是一路小跑。山里人从不溺带孩子,他们都是放羊式的让这些孩子从小养成了自我生存的能力,所以这些孩子上学每人背一捆干柴,背一周粮饭到学校去读书生活这已经形成定式,早已习以为常。看到这些快乐的孩子,我就想起了自己童真四溢的年少。掏鸟窝、打秋千、下河去狗刨……

 

行走在这条铺满落叶的山路上,我好像觉得昨天从这条山路上跑过去了,四季从这条山路上跑过去了,乡风民俗都从这条山路上跑过去了,我的得与失,苦与乐都从这条山路上跑过去了。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