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孔子的求学精神

入太庙,每事问。

 

之前分享过这句话:“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句话重出,做一分享,讲的是孔子的求学态度和好学精神。

 

每事问,这就有点奇怪,是自己真不知道,还是知道了故意问?我们仅做假设。也许是不知道,问是为了求证以得到新知;或者是知道,但不确切,所以以求佐证;或者说知道,来判断太庙里的人是不是知道。不管怎样,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孔子采取谦虚真诚的态度而问,是为了求得知识,是放下身价忘掉自己而问的。可以想象下,一个集大成的圣人,屈身问太庙里的人,旁边跟随的弟子会怎样想?怎样认为?或者会对跟随的学生造成一种怎样的终身影响?也许孔夫子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为自己有点才就敲天鼓,你们老师不是照样入太庙每事问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之谓也。

 

孔子把自己放得很空,空空如也,然后再去求知求智,而不会有一点的装。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不接受自己是圣人或仁人的赞词,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的、爱学习、爱教导人的人而已。曰:“若圣欲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求学时,所采取的“温良恭俭让”的态度,也就是虚心好学的态度,专心求学问的态度,不耻下问的态度。谁会对如此求学的人排斥呢?谁不喜欢不欣赏这样好学的人呢?

 

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言》中曾说过:“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在湖南衡山县作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兴国调查和长冈、才溪两乡调查,找的是乡级工作同志和普通农民。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这点和孔子的求知态度多么相似乃尔!

 

孔子曾自己评论自己说:“我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又说:“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所有的学问,都是好学而学来的,他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好学者而已!

 

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越智慧越有知识,也越谦卑,因为他看到的世界更广大,站的台阶更高一些。反倒是半瓶子醋的才晃荡不已。柏拉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司机随笔的图片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学习也是如此!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