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衣食住行话变迁

段家集村为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条件较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我们就从感受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的变化说起:

 

先说衣,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买布,棉衣凭票供应,村里人的口头禅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曾一度,人们从衣服补丁的针线活上判断女主人能干与否。补丁大小,色差搭配合理,针角小而细密的衣服在众人面前是值得炫耀的。一块布料,冬天做棉袄面子,夏天掏空棉花做单衣,穿烂了缝缝补补做里子,能穿得起衬衫的人都被羡慕。一件衣服,大孩子穿过弟弟妹妹接着穿,实在破烂不堪就做鞋底。那时候,人们从穿着上能很快判断出城里人和乡下人,能看出干部工人和农民的区别。……

 

如今,衣着面料,花样,款式变化很快,农民追求时尚,合体,品牌。现在的段家集村,人们已经很难从着装上识别人的身份了,可以说,在穿着上,城乡已经没有差别了。

 

次说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进行了土地所有制改革,全村绝大部分人是能够吃饱的。五十年代后期,实行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村大办集体食堂,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1959~1961年间,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及苏联逼债,全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农村实行定量供应,吃不饱是普遍现象,更别说吃好了。段集村剥树皮,挖野菜,摘野果充饥,什么玉米芯,酸枣核都被磨成面糊口。直到1962年之后,情况有所好转。然而,白米细面,肉,蛋,奶,食用油非常稀缺,常年不闻腥味的家庭非常普遍。人们吃饱是从1980年包产到户之后开始的,此后,生活越来越好,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亲友聚餐的饭桌上菜品还可以吃完。从二十一一世纪初开始,农村人聚餐时很少光盘,虽然有浪费之嫌,但从吃饱吃好的角度看,城乡差别已完全消失,农村人甚至比城里人吃的更绿色,更养生。

 

再谈住,在段家集村,挖窑洞穴居曾经长期是唯一的方式,塌窑死人的事时有发生。睡在土炕,几人合盖一床被子,坑上有毛毡的算富裕人家。穷人炕上有席子铺就很不错了,谁家有一条褥子那是很奢侈的享受。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农民家庭积累的不断殷实及社会进步,农民开始在塬面箍窑,建土坯房。如今,砖瓦房,新农村,一幢幢,一排排,一片片,随处可见坚固美观的农民住宅。

 

富裕人家则建起了小洋楼,小别墅,住上了城里人心想往之的宽敞宜居宅院,昔日的窑洞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有的则平宅还田,种上了庄稼。

司机随笔的图片

 

最后说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全村都是土路。从新世纪初开始,对乡村,村庄道路进行整修改造,胡同平了,路面宽了,铺了沙砾,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2013年,国家对段家集村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如今,主要路段进行了沥青罩面改造,全村面貌由此涣然一新。从出行方式看,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初买一辆自行车那是有钱人,到后来的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基本普及。运输方式也经历了木制独轮车,牛车,架子车,三轮摩托车,四轮拖拉机,五轮运输车,小型电动车的不断迭代。

 

如今的段家集村,动力电源,家庭用电,自来水已实现全覆盖,夜间走路,光伏路灯照明。晚春及盛夏时节,街道及路旁樱花,百日菊姹紫嫣红,村民在房前屋后裁种的花卉竞相绽放。广场上翩翩起舞的人群,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文化娱乐活动展示着全村人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段家集,正前行在更为幸福美好生活的路上!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