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我曾经短暂地属于过上海。

我决定离开上海了。不是因为下半年要留学,而是回国后也不打算继续呆在上海了。

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彻底接受自己只能在上海吃喝玩乐而不能做一个打工人,也意识到不能一辈子吃喝玩乐了。

从五月初开始拥有真正要离开上海的实感,在此写一些肺腑之言,对作为这座城市一份子的自己,说声正式的再见👋

不曾为这座big city努力奋斗过,可的的确确把最好的六年青春交付给她。因此对于上海的情感,不止简单的喜爱与反感,还有依赖与理解。她看似不是那么的有趣,但丰富又包容。也许沪漂们并不能感受到一种具体的帮助与支持,但异类与小众在上海总是能更显得合理和自在。

上海显然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不仅在于经济发展,更在于文化和功能。

司机随笔的图片

她是中国最近乎完美的城市。就算对我一个选择离开的人而言,也是好远远大于不好的城市。

仔细去看她被人诟病的冷漠,有时其实是礼貌的距离感,我很珍惜一些由不关心与不在乎带来的自由、舒适、自洽和安全感,还有在潜规则的大环境下,上海所具有的背离县城生态最大的社会公平。这是一座大城市最大的慷慨与人性化。

两千四百多万人口和谐地生活在这里,她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外地人的上海。

高看自己,当眼界不局限于趾高气扬的老强调们,先去接纳她,然后被接纳。承认我们也是如此公平地享受上海便利的交通和满大街密布的24小时便利店。在上海,纵使工作日的酒馆总是十一点就潦草打烊,饿了么凌晨四点也能送药。

赋予自由和完整的城市功能性于之我是比归属感更重要的生活感。

正如上海不生产亚文化,仍然是亚逼的天堂。我们相聚于此,在繁华里制造一场狂欢,抛开故乡的温暖与枷锁,彼此pogo取暖。

闪光灯打开,我们都可以短暂地属于上海。属于南北高架上的花,西岸艺术中心的展,属于永康路上一杯特别好的咖啡,属于158的灯球和酒。

也说一件有归属感的小事吧。前几天等末班公交车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上海大多数坐公交车都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暮色降临后,上海也褪去一些斑驳靓丽的灯光,街道静谧起来,人群稀疏,与我故乡的夜生活文化恰恰相反,却令我平和沉静。

其实十点以后的上海和我羁旅过的其他城市也没有什么区别。她普通又可爱。连公交车上广播的沪语也显得亲切。

上海常常有被偏见所忽视的温柔。

诚然,我是如此地享受上海。是以提及上海的好,我时常有分享不完的感受。却又总是在这样的时刻或者那样的深夜里,感受到一些和她之间不可调和、根深蒂固的矛盾,是我的问题,也算上海的问题。

因此我无数次想逃离,也最终选择了逃离。

偶尔会反思我的享乐主义。

这座城市的种种美好都始于消费,便利都源于付出,可奋斗又会带来痛苦。在生活层面的性价比上,她显得不是那么的高。在对抗996、内卷和奋斗逼时,我又仿佛在对抗整个上海。换而言之,我还未曾寻找到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海拼搏努力。我不会因为一次偶尔的深夜公交而感到疲惫。但时至今日,我还是厌倦了拥挤的地铁、堵车的内环、漫长的通勤时间、令人下头的夜宵和外卖、勉强好吃点就需要几小时排队的网红餐厅和一谈及就令人咋舌的房价。

幸福在哪里?

幸福堆砌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上。我的缥缈虚无的幸福依靠啃老置换。

这就是普通中产家庭的小孩想要留在一线城市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尴尬。

尤其是我,一个成长在离上海不是那么近的城市的独生女,既不是家徒四壁一身轻松在好城市奋力一搏,也并非富裕到可以对房价物价不屑一顾。而是如果脸皮厚点就拿着家里的支持补贴生活,却很难脸皮厚到既不陪伴尽孝,又要长久异地啃老。

质问自己,能坦然接受既不陪伴父母身边,又问父母要钱买房吗?如果不能,能加班工作省吃俭用存钱吗?如果不能,能接受通勤不便绿化不好没有学区的小户型吗?如果不能,能接受一辈子租房吗?

根本不能,无法和解。

最终发现,要回归自我与生活本身,我只能不畏惧回家。而我的家不是上海。

聊到这些,以前会羡慕在“回家”问题上与原生家庭没有矛盾的朋友。但时岁渐长,我在客观原因之外,还找到了一些真正的主观原因。

我贪图安逸、喜欢享受、不求上进却又渴望独立,既感受不到peer pressure也没有身材焦虑。作为生活的体验派,我的品质与这里向上的文化总是格格不入,我拥有的能力远不够在此独立。我害怕融入那些行色匆匆的人流,害怕失去用文字和照片记录生活的心情,我只适合短暂地来过。我喜爱的是有阳光的市区公园,有人晨跑的沿江大道和下班后蹲在街边的小酌,我留恋的上海不是繁荣。

很遗憾,我无法真正轻盈地在这样一座有品质的城市过有品质的生活。这大概也是更多年轻人最终离开上海的根本原因吧。

一定会有人鼓励我奋斗拼搏,但无法立足的我只能坦然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