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母校往事▪记忆深处老照片和胸标

许多往事伴随青春岁月的旋律,忘掉它真的很难,就像陈年的老酒,一张老照片和“长征队胸标”不经意之间的收藏,让你记忆深处会经常浮现那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
记得那是1966年的9、10月,全国的中学生进行所谓的“革命大串连”和“新长征”,我也不例外。由高一、初二和初一三个不同年级混合的十三人组成了一个“长征队”,选择了一条从无极经地震灾区隆尧、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武汉“二七”大罢工旧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岗山为目的地的“行军”路线,进行徒步“串连长征”。那次徒步是我第一次离开家门,也是走路最远和时间最长的一次,是难以忘记的生活锻炼和学习体验。尽管在走了2个多月到达武汉后,就又响应号召停止“串联”返校了,但我确实在那样的苦累过程中走过来了,也确实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熏陶!至今难以忘怀的就是“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一生。
司机随笔的图片
图:长征队-河北无极中学(胸标)
五十多年前,那时的我才十五、六岁,记得从无极中学出发第三天就到了地震灾害严重的隆尧县白家寨,这是周总理慰问重灾区来过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住了四天,先是观看了灾区抗灾自救的农业生产展览,而后又参加了三天白家寨村的民房翻盖劳动,帮他们搬坯、泥墙,尽管很苦很累,吃着他们给做的山药面饼子和白菜汤,感到又好吃又顶饥。三天时间里,和当地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十三个队员一起用自己那双手帮他们盖抗震的低矮房。那次劳动尽管很吃力,但谁也不叫苦叫累,干得热火朝天,也算是为灾区贡献了我们一份小小的力量。

 

那之后半个多月,我们每天行程七、八十里,徒步走了八百多里,过了黄河来到了兰考。当时“焦裕禄精神”响遍了全国,来兰考的红卫兵有成千上万,“红卫兵接待站”人山人海。记得那时吃食堂的饭要排队,每个“长征队”都要观看焦裕禄事迹展览和旧址,并都要在焦裕禄墓地碑前拍照留念。记得那天我们照相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等候着,直到中午才轮到我们,终于照了一张留念的照片。那一天那一刻我记得非常清楚,而后这张照片就珍藏在一个学习本里,“焦裕禄”这个模范人物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在这之后,我们一路朝南过杞县、太康、项城、平舆、到达罗山。至此开始,我们登上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征途,沿着宣化店、禹王城、长轩岭、黄陂一条线直达武汉。在参观了“二七大罢工”纪念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七”会议会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等革命纪念地和龟山蛇山黄鹤楼等名胜景观后,就接到了“停止串连,回校复课”的通知,随即踏上火车一天多就返回了无极中学。
五十多年过去了, 回顾那时候的“革命大串连”经历,想一想我们选择了一条勇于“吃苦”的线路,庆幸那时徒步去过的一些地方,都对自己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可以说那时的我们小小年纪,都是第一次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从而真正经受到了锻炼,见了世面,经了风雨。对我个人来说,更可贵的是“焦裕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也就是至今那个终生难忘的记忆深处的“老照片”!每当看到这张老照片时,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就浮现在眼前,久久不能忘怀。

焦裕禄光荣事迹的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文章,字里行间生动地再现了焦裕禄同志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光辉形象!

 

透过这些照片和书籍,重温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再一次震撼心灵,荡滌灵魂,催人奋进。在当今社会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每个同志都要积极响应毛主席和习主席的号召,坚持把“焦裕禄精神”当作一面镜子,深学细照,带头笃行,努力学习他的人民公仆好情怀、求真务实好作风、艰苦奋斗好传统、吃苦耐劳好品质、勤俭质朴好品德、甘于奉献好情操,努力做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同志、好党员、好干部。
老照片中原先的“焦裕禄墓碑”已不见踪影,由当地政府扩建为如今的“焦裕禄陵园”,简陋的墓碑已被高大雄伟的纪念碑所更替。“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焦裕禄精神”将久远流传,千古传颂!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来陵园缅怀和追忆焦裕禄的光辉事迹,重温焦裕禄精神,接受心灵的洗礼。

这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吧!一个光辉的名字——焦裕禄!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