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年画,一代人的记忆

一进腊月门,年味儿就扑面而来了,脑海中那些关于年画的记忆总是在这个时候被唤醒。儿时的年画,就像一缕缕温暖的春风,令人陶醉。年画,凝聚着老一辈人的温情回忆,在每个人心中,都曾悬挂着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1张
年画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叫法,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画张”。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诗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及春联的习俗,临近年关,为了给家里添点喜气,日子过得再紧巴,也要下供销社或赶集买张年画儿回来,人们在室内墙上贴年画,祈求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常见的年画有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2张
许多小摊贩都会到集市或是村庄,摆摊卖年画。年画大都是印在大张的有光白纸上,色泽鲜艳,美观漂亮。为了招徕顾客,小贩们将一沓沓画作,分门别类摆在塑料纸上,为了防风,还用一条长皮筋勒住。有的商贩不停地讲述着年画的内容和寓意,吸引老百姓的注意力和购买欲。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3张

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年画里的人物画最多,既有历史上不同朝代涌现出来的豪爽人杰,又有现代各个战争时期的英雄勇士,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模先进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西游记》里除妖驱魔的师徒四人、奋不顾身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跳进冰窟救朝鲜少年的罗盛教,手使双枪打鬼子的李向阳,威震敌胆、消灭土匪的杨子荣等,高大无比的英雄形象,视死如归的胆略气魄,直观展现在了百姓的眼前。买上几张贴在家中泥土墙上,既美观了陈旧的房屋,又对孩子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那些山水风景画,清新美观,靓丽多彩,杭州的西湖美景、苏州的园林虎丘塔、河北的坝上草原、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关、北京的颐和园等,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小时候,我在邻居冷健军家里看到一张青岛栈桥风景年画,他和我显摆,“这就是青岛栈桥,你看看多美,咱们庄稼人是一辈子也去不了。”这张年画让我产出了无限的憧憬,我对自己说,就是头拱地也得去看看。

有一年腊月十八,我跟我爹去乳山寨赶集,走到年画摊上,就迈不开步子了,感觉每一张都那么好看,可是我家一共两个炕间,母亲说就在正间炕贴一张就好。我反复做思想工作,爹才同意买两张年画,到时候两间各贴一张。父亲选了一张《天官赐福》,我选了一张《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一共花了一块八毛钱。过了小年,全家老少就开始扫灰,把里里外外都清扫彻底。我个头小,就在扫炕笤帚上绑个竹竿,家里家外到处清理蛛网,扫完灰就让父亲赶紧贴上喜庆的年画。父亲贴画儿的时候,我歪着头打量贴的周不周正,反复调整好之后,才用母亲打好的粘粘稠稠的白面浆子粘好。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4张
自家贴完,还要挨家挨户的去欣赏别人家的年画。我对讲故事那类的年画最感兴趣,例如《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铁道游击队》等,我们一群孩子看到这样的年画,就大声朗读出来,比比谁认字多,村里孩子们最早的文学启蒙就是来自年画儿,那时候的大年,墙上有画,碗里有肉,心里有盼头,耳畔有鞭炮响,一家人吃着饺子,比赛着谁吃得钢镚多,真怀念呀!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