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想起60年代后期在乡下过年的情景,说不清是种什么样的滋味。

今天腊月二十三,小年了,还有七天就过年了。
想起60年代后期在乡下过年的情景,说不清是种什么样的滋味。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1张
大年三十晚上,妈妈总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全家十口人围坐在并到一起的两张炕桌边,团团圆圆地吃年夜饭。冬天,农村鲜菜很少,只有萝卜、白菜。在妈妈的精心料理下,秋天晒干的茄子皮、干豆角、长寿菜、各种瓜干,还有自家做的粉条、闷子,都派上了用场,再加上生产队分的猪肉和羊肉,十几道荤素搭配的美味佳肴总能让一家人吃得热热闹闹,和和美美。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2张
饭后,弟弟们拿着鞭炮和各自的小伙伴玩去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到自己屋里休息。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三十夜间的素饺子。和面剁菜馅是我的事;做素馅比较费事,妈妈准备各种辅料;夜静了,屋里冷,爸爸点燃了煤火炉。我们三个人就着昏黄的灯光,一边不急不忙地包饺子,一边商量着家里的“大事”,心里充满了对来年生活好一点儿的渴望。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3张
午夜,当鞭炮声响成一片的时候,各家各户的饺子先后出锅了。
在本族同辈人中我是老大。天光大亮时,本家的兄弟们就到我家集合,去给老辈人拜年。听着堂屋里有人喊:给大爷爷、大奶奶拜年了!给大爷、大妈拜年了!接着就是噗噜噗噜跪倒叩头的声音。然后就揣着长辈给的压岁钱跟着我后面,屁屁颠屁颠地到同姓的叔叔爷爷家去拜年。
街上缕缕行行都是拜年的年轻人,“过年好!”“过年好!”彼此的问候就算拜了年。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4张
长辈需一家一家去拜望的,老人家正坐在炕头上候着呢。进了门,我故意放慢脚步,让屋里人知道我们来了。一到屋门口,我们一起大声喊:XX,拜年啦!进到堂屋,兄弟们一起跪在堂屋地上叩头,站起来,走进东屋看看老人家,老人们便掏出兜里的零钱分发给没赚工分的孩子们,大多是一两毛钱吧。谁也不在意给钱多少,图的就是这份仪式感。临走时,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口袋里装把花生瓜子,于是我就带领弟兄们去下一家。

拜年是孩子们大年初一最开心的事,弯腰撅腚磕完头,一片笑声里还有压岁钱,可得劲儿了!我赚工分了,得不到压岁钱,老人们答谢我的是:点一根烟,喝碗茶水,然后是说不完的恭维话。
初二开始走亲戚,就是去给亲戚的长辈们拜年。有一年,妈妈派我去十几里远的姨家拜年。妈妈蒸了一篮子馒头,另外准备了一个点心匣子,我装进自行车的筐里上路了。十几里的沙土路,暄软坑洼,我连推带走,中午才到大姨家。拜过年,和姨夫唠着家常,大姨给我们做了几个菜,和姨夫喝了几盅酒,到家就掌灯了。过了些日子,爸爸办事,顺便去了大姨家,回来,告诉我们:给大姨家送去的馒头又大又白,挺好。可那盒点心,不知多长时间了,硬得像砖头,根本没法吃了。奶奶说:那盒点心拿来时,他们看了,嫌硬,就没吃,原封没动又放了几天,给大姨送去了。我听了大笑:谁知道这盒点心有多长时间了?糕点旅行,在那个年头见怪不怪!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5张
有一回,表叔来给爷爷奶奶拜年,带来一篮子馒头,个头很大,也很白。表叔走后,我跟奶奶要了一个,高兴地说:“头一回见这么大的馒头,我先吃一块!”用刀切开时,那才是真正的目瞪口呆:原来,中间是一个圆圆的黑乎乎的白薯面团,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面皮。虽说是表叔拿来的,可是,他也不知道是谁家蒸的馒头。那时候,亲戚接到馒头篮子,赶紧当作礼物送给下一家亲戚。人回到家,而馒头又被亲戚挎着去到另一家亲戚,仿佛走马灯一样,转到我家,这馒头不知道走过多少家亲戚了。
唉,那时人们的日子难过哟!有吃的有钱花,谁不愿意把粉搽在脸上?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往日弯腰撅腚磕头拜年的孩子,如今成了爷爷。我们给孙子的压岁钱是一沓一沓的毛爷爷,得到的是一句“谢谢爷爷、奶奶”,或者是阳光灿烂一个笑脸。孙子高兴了,我心里就更高兴。
回首往事,感慨我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们如梦幻般地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今天的拜年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了,变成了一大家一大家的全员聚会,是真正的全家福,那丰富的佳肴美馔更非昔日能比。离得远的亲戚用手机也可以拜年,想送点儿礼,转个红包过去就是了,还能收到回赠,皆大欢喜。
拜年是一种渴望,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幸福;拜年更是一种祝福,祝福新的一年所有的亲朋好友幸福安康……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