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勤劳的孩子压弯了腰,带着充满自信的笑容和收获走回家

我们刚来这所小学支教时,还不知道云南昭通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中国少见的竹笋——筇竹笋。来这里支教后,慢慢的与学生相处了解到,到了春天,绝大部分学生会上山打竹笋,当地人把“采竹笋”说成“打竹笋”。

在我没有进入竹林前一直怀疑:山上有这么多竹笋吗?

我们是8月底来这里支教的,春天早已经过了。那时我是包了三年级所有课程,雷老师包了四年级所有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就会经常来问我们:“老师,明年春天的时候,你们和我们上山打竹笋么?可以卖钱的。”

我问学生:“山上竹笋多么?”

学生:“很多的。”

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会去么?”

学生:“会去的,那个时候只要是在家没有外出打工的大人都会去的。他们大人打的竹笋要比我们学生多得多,他们要厉害一些。”

我再次问:“山上真有这么多竹笋吗?”

学生很肯定的回答:“很多很多的。”

我又问:“那竹笋能采多久?”

“很久的。”可能学生对具体多少天不清楚。

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得出他们是大规模长时间的采竹笋。竹笋的这个量确实让我很惊讶,毕竟我还没有进入竹林。

2018年春季,从3月底开始听到学生说已经有人开始上山采竹笋了。4月1日是星期日,下午我和雷老师准备去学生家,刚走出学校就遇到四个彝族女孩子,她们个个背着一个蛇皮袋,蛇皮袋里装得鼓鼓的。她们是一大家族的姐妹们,有一个是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学生,有两个在山下街上分别上五、六年级,有一个在镇上初中。我问了她们才知道,她们刚从山上采满竹笋回来,要背回家把笋壳剥了再拿去卖。大的那个学生采的竹笋最多,背上的蛇皮袋子装不下了,就放在胸前挂的围兜里。

 

这也是我们来这里支教后第一次见到学生采竹笋回来的场景,她们每个都背着几十斤竹笋,对于这么小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重,可是从她们的脸上看不出半点苦半点累的意思。其中有两个是装着雨鞋去采竹笋的,穿着雨鞋不管在竹林里穿梭还是走路回来,都是非常不舒服的,尤其是大晴天。她们被背上的竹笋压弯了腰,往家里走,可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笑容里透露出收获、力量和自信,那是她们辛勤劳动带来的。

那时如果把坚强、勤劳、自立之类所有的好词语用来形容她们四个女孩子,都是不为过的。

我也被这四个顽强的女学生给深深的震撼,情不自禁的夸她们:“你们太厉害了,打了这么多竹笋。”

其中那位二年级的女孩子,后来我们多次跟着她上山采竹笋,是个非常勤劳懂事的孩子,以及经常挖蒲公英、摘旋覆花卖来挣零花钱。这个学生具体故事,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写出来。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1张

平时上课期间只有下午放学后,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会去山上采竹笋。每当周末或者节假日,山上采竹笋的人是最多的,这个时候在山下街上寄宿读五、六年级的学生,在镇上寄宿读初中的学生都回家了,他们都不会放过这个挣钱的机会,都会上山采竹笋挣钱。

这些学生每次大清早甚至天还没亮就开始准备上山采竹笋。采竹笋的山头非常远,远的地方竹笋才多,而且一路上翻山越岭,不停在竹林里穿梭,是非常辛苦的。也因为远,为了多采些竹笋,他们一去很有可能就是一整天,有些天黑才回家。因此,他们先在家里吃了早饭,带上水,带上干粮。不管是大人还是学生,他们带的最多的一种干粮类似面包饼干,本地人叫“粑粑”。这种“粑粑”我跟学生上山采竹笋带去吃过几次,挺好吃的,而且很经饿,这也是这里的人喜欢带去吃的原因。准备好后,他们胸前挂着围兜,背上背个蛇皮袋子,于是几个相约一起,或者跟着大人,往他们事先选好的山上出发。

没有亲自上山采一趟竹笋,是无法体会那种艰辛。把竹笋背回家后,再一根一根的把笋壳削掉,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辛苦,非常耗时间的。削下来的笋壳一般是用来喂牛,竹笋就拿到村里的收购点卖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2张

大山深处有太多优秀的孩子,希望这群孩子都能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