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数学并不难

小学时候的数学成绩一般,转变在初一上学期。当时晚自习无聊,开始摸索着去延伸课堂上学到的公式,拓展出另一个公式之后,虚荣心作祟的去找老师讨论,老师笑了笑说“你说的这个公式,晚几节课我会讲到,现在先别看了,基础得打扎实。”而我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迫不及待的进去看看其中的奥妙,然后,自学了整本教材。现在回想,身边有个前瞻性的指引者很重要,单纯靠自身的转机概率性太小,所以,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司机随笔的图片
高一的时候,数学老师持才傲物,经常蹲在凳子上,抽着烟,骂道“别学了,你们没这根筋。”以至于班上的女生不敢提问题,怕被骂哭。后来换成陈老师,温文儒雅,所以我对数学的兴趣又找了回来,成绩自然跟着涨了很多。当时我会因为解不出一道题睡不踏实,走路时想着,吃饭时想着,解出时克制着不去跳起来欢呼。高三的时候,因为陈老师要去高一教自己的女儿,所以我们又换了其他数学老师,但他经常晚自习过去问我最近状态如何,我知道他是担心我不适应新的老师。后来我大学毕业,陈老师想把女儿介绍给我……去年同学结婚,陈老师也在,白头发多了很多,握过手之后,笑着问了一句“老师,还记得我的名字么?”老师笑了笑:“怎么可能不记得。”时间总是稍纵即逝,一转眼高中毕业12年了。
大学有个高数老师,王福海,水平很高,每节课都会坐满学生,过道上也有人,所以很多选他课的学生,去晚了会没有位置,比如我,再加上不爱凑热闹,所以经常去隔壁教室听课。后来报考研辅导班,是冲着他去的,果然,有大师的风范,我等晚辈着实望尘莫及。大学还有个老师,对我影响也很大,那会儿我喜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来默默无闻,一次课堂测试,没有同学主动,想化解尴尬的我,主动去讲台做测试,结果让平时喜欢骂学生的老师很满意,第一次听到他表扬学生。最后一节课,课间休息的时候,他走到我身边,说“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莫名其妙的我,问“老师,您的意思是我平时没好好学么?”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忙解释道:“不是,不是,是觉得你平时学得不错,但是不要骄傲,也得好好准备考试。”果不其然,考了70+,丢人。不过,考试的时候,为了给金子做小抄,在手表下面塞着纸,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紧张,这些经历,算是人生的点缀。
工作后,很少再学习数学。但身边有些家长会问我小孩的数学,给我的感觉是家长更看重题目的答案,而非解题思路,所以,也只是简单的帮孩子完成作业而已,并不能从中教会孩子些什么,然后,等孩子再遇到类似的难题,还是没有思路,再问家长,咆哮之,进入恶性循环。一句“你好笨,不适合学数学”,暴露出很多家长对数学的偏见。其实,数学很简单,不存在适不适合学习,方法和功课做到了,应试绝对没问题,而且,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错,在犯错中纠正思路,在认知不平衡状态中进步。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从认知平衡到不平衡最后在平衡的过程。但数学的美远不止这些,它是一门充满艺术美感与创造性的学科。所以,正在读高中的外甥女说自己数学不好,班上很多女生数学都不好时,我很惊讶,然后买了一套教材,去辅导她,帮她打开数学的大门。
前几天周更群的萝卜姐推荐了乔·博勒的《这才是数学》,看了看,很赞,让我对数学有了进一步的系统认识。书里提到,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和她的研究小组多年收集的数据表明人类分成长式思维模式和僵固式思维模式,教师需要做的是“呈现数学内容、系统安排数学题、引导学生,以及给予学生反馈及帮助他们形成并保持‘成长式思维模式’。”
其实,我高中对数学抱着很大希望,可惜还是学艺不精,平时遇到难度大些的题目会欢喜,但是高考时遇到就犯怵,当时心急到想跳楼,觉得自己太差劲,后来坚持做完,调整心态,才没影响后面的科目考试。现在想想,高考的意义,也并非成绩高低那么简单,更是一次磨练。况且,高中三年,对数学的学习、付出和探索,都是美好的回忆。
有时候会觉得酷爱数学的人,更偏向于认死理,一是一,二是二,可能逻辑性稍微强些,但是不适合社会的复杂,不过,那也喜欢数学,愿意去帮忙身边的人改变对数学的偏见。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