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大山,我又来了

上午九点半从县城出发,坐了三个小时中巴车,终于到达了村里。抬头望着眼前的高山,又要开始爬山了。我们背着书包,提着小包,顶着骄阳,一路爬到山顶,又一次来到了这所山村小学。

在山下的时候,我碰到了两个自己带了一年的四年级学生,他们这学期就要到山下的村小学读书了。其中一个学生自己背着厚厚的被子,正要去学校报名。另一个学生在班里年龄是最小的,但却是最爱看书的孩子,他很有礼貌地对我说道,“老师好!

爬山的路上,看到浑黄的溪水,有些路段都被冲垮了,想来前不久才下过一场大雨吧!这一天,真是好天气!枝头的红果子在阳光下显得十分灿烂。

一个暑假过去,我告别了支教的第一批孩子。心里不知是轻松,还是更多的怀念。回想这过去的一年,说不出的滋味。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1张

8月31日,星期五,晴。

清早六点,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外面有小孩子的说话声。

今天报名,一些学生大早就来到了学校,在校门口玩耍。

来到学校,体内的生物钟很自然地比平时要早一些。醒来,打开门,靠在走廊上,静静地看看山峰,看看成熟的苞谷地,看看大雾来了又散去。新的一天,又要在孩子们的欢闹中开始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2张

 

9月1日,星期六,天高云淡。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又来了一个支教老师,是个女老师,也是我们湖南人。现在,我不是这里唯一的女老师了。来新老师,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

这学期的工作会不会轻松一些呢?不一定,本来就不是为了轻松才来这里的。六个老师,四个年级,工作量和上学期还是一样的,但是欢乐肯定会更多一些。

万老师辞去了深圳的工作,暑假期间在附近村子的一所小学做支教,这学期又来到我们这里。是上天不想放弃我们吧,让我们又多了一名伙伴,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

下午的时候,万老师说想吃这里的玉米,“来到这里,最喜欢吃的就是这里的玉米和炸洋芋了。”学校围墙的前面就是一块苞谷地,是旁边一位老奶奶种的。老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依然很勤快,经常热情地叫我们去她家坐坐,学校停电的时候,我们去她家蹭过几顿炸洋芋。老奶奶的外孙女这学期读三年级了,是一位很乖巧懂事的小姑娘。正巧碰到小姑娘在屋外,知道了我们的意思,说,“你们自己去地里扳苞谷吧!”

今天的午后小吃就是水煮玉米。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3张

记得去年刚来学校时,这里的苞谷都还是嫩青嫩青的。有一天放学后,我们去家访。带路的是一位小女孩,从开学起,她就一直叫我们去她家玩。我问她家在哪里,她说,“就在学校附近,很近的。”那天放学后,已经起雾了,飘着毛毛雨。不过既然她家离学校近,去一去也无妨。我们穿着水鞋,走的是苞谷地之间的小路,长长的苞谷叶伸到空中,小路显得更小了,几个人隐没在高高的苞谷之间。雾越来越大了,分不清方向,不知道来时的路,只知道跟着小女孩往前走。我有些心急了,“还有多远到你家啊?”我问了好几遍,小女孩总是回答,“就在前面了,老师!”后来,我们走了另一条绕远的大路回去。雾天在苞谷地里迷路,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再后来,我想了想,小女孩觉得那段从学校到家的路程并不远,一是因为她一心只想着让老师去她家玩,再远的路,都只是两点之间的一条线;二是因为她每天都走这段路,确实也就不觉得远了。我呢?因为心中没有目的地,没有方向,反而更加着急。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又去过小女孩家几次,那时候,苞谷正在发芽,土地呈现出原有的土黄色,小女孩家的门口有两棵梨树。

感觉今年的苞谷比去年要熟得快,长长的胡须已经硬得扎手了,苞谷叶也着了秋的颜色。大概因为今年的天气要暖和些吧!看来,今年的冬天应该没有去年那么冷吧!顺利的话,我们打算在教室里制备取暖装置。这样,寒冬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孩子们也能更安心地学习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4张

9月2日,星期天,微风。

晚饭后,看到天气尚清朗,有微风,一时兴起去放风筝。想着山里并没有适合放风筝的宽阔场地,孩子们应该很少有放过风筝的吧。于是,我们上学期便募集了十几个风筝,一直在等天晴,等合适的时机,带他们出去放风筝。

我们本来想去水泥路那边放风筝,这样跑起来方便一些。但是水泥土还没有修到学校外面,走过去有一段路,我们就试着先跑一段,放飞一下。这才发现,往水泥路的方向是逆风的,风筝很难飞起来,风并不大。才跑一会儿,就气踹吁吁了。于是,我们就改了方向——往回跑。路面上还有一些水坑,不过这小小的水坑可影响不了我们愉快的心情。慢慢地,风筝飞起来了,越飞越高,我在这头扯着线,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前面不远就碰到了电线,得赶紧收线,不然风筝线就要拉着电线了。毕竟自己放风筝的经验不够,好玩是好玩,心急只会让情况更乱。

想起毛姆的《风筝》,那个对风筝痴迷的人,向往拥有风筝一样飘荡高空的自由,最终还是未能摆脱世俗的枷锁。他不知,风筝看似自由,自由的这一端,掌握在那个拉线的人手中。一旦风筝掉落,绝望的不是风筝,而是放飞风筝的人。而放风筝的人,本就不该对风筝有太多的控制欲,风筝飞起来了,它有自己随风飘荡的自由,即便它落下了,那是风停止了——这就是风筝的宿命。夫子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是无所依托的,由心而发,又在一定规矩之内。

校园里的周末常常是很安静的。一丝微风吹过,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安静。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5张

9月3日,星期一,有绚丽的晚霞。

放学后,我想去看看那棵老李子树。

出校门,看到一位老奶奶背着袋子,似乎正要去山上干活。有时候,我们出去散步,遇到村民们在干活,心里不觉会有一丝愧疚。他们在土地上勤劳地耕种,我们竟成了那悠闲散漫之人!由此而想,读书人用脑袋在耕种,农民用犁耙在大地上耕种,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有何高低贵贱之分呢?

到山上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李子树前开满了各色小野花,李子早就没有了,外边的树枝被折断了,好像被谁“洗劫一空”,留下了沧桑的老枝和一树绿叶。天空上方出现一片绚丽的霞光,映照着大山大地,温和,静谧。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6张

9月4日,星期二,晴。

因为昨天看到地里的苞谷都熟了,苞谷叶透着诱人的颜色,青绿色、墨红色、淡黄色、棕黄色,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都在自然中出现丰富的呈现,这是秋独有的特色吧!所以今天放学后,我们去了学校前面的那片苞谷地。

苞谷叶已经不再是纯绿色了,叶片上有墨红色的斑斑点点,垂折下来,不是在向大地屈服,而是在向养育自己的土地致敬。那高昂着头、向着天空的是谁呢?正是一个个籽粒饱满的苞谷。它被枯黄的叶子包裹着,只露出褐色的胡须。此时此刻,我又看到了枯萎的生命。自然之中,所有生命皆有来处,亦有归处。成熟之后,走向生命的尽头。尽头并不意味着消亡,归处即是来处。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年年种苞谷,以苞谷饭为主食,以苞谷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却不是独立的,能在自然万物中找到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司机随笔的图片 第7张

 

9月5日,星期三,晴。

放学后,我在走廊上,突然看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学校的围墙上坐着两个小女孩,其中一个是我教的三年级学生,另一个是她的妹妹。学校的围墙从里面看是高高的,从外面看却是低矮的,实在是地势有高低之差,围墙的那边就是她外婆家的房子,怪不得她们坐在围墙上。姐姐绑着一个马尾辫,妹妹绑着两个马尾,她们就那样相依坐在围墙上吃苞谷。姐姐的旁边摆着一个竹篾,晒着红红的辣椒;面前是一个大大的簸箕,晒着长长的豆角;最吸引人眼球的,怕是她们头顶悬挂着的那一排白白的苞谷。墙角的葵花洋芋正黄灿灿地盛开。

岁月如此静好。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