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仁、义、礼、智

学习《鱼我所欲也》的时候谈到孟子所认为的“是心”,便立刻想到了孟子的另一篇文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便是孟子“四心”思想的出处。

孟子认为人皆有的四心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自己是如何解释这四个词语的呢?恻隐之心,即为对别人的同情心;羞恶之心,即为对自己、对别人的不善行为而感到羞耻;辞让之心,即为对功名利禄的谦逊推让;是非之心,即为自己对所谓善恶的判断。孟子将“恻隐”归为“仁”,将“羞恶”归为“义”,将“辞让”归为“礼”,将“是非”归为“智”。由此看来,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与孟子思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司机随笔的图片

对于这“四心”,两篇文章都明确表示:“人皆有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都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但同样明确表示了只有“贤者能勿丧耳”;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里是这么说的:“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使然,泉之使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凡有四心萌芽之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就会像刚刚燃烧起来的火一样终必不可扑灭,像刚刚流出来的泉水一样必将汇聚成江河,便足以安定天下。反之,若不重视培养,多少善人都会在一点点丧失“本心”中成为恶人。

孟子将“仁”放在首位,自然与他推行的“仁政”有关。说到孟子“仁政”的治国主张,不得不让人想起孟子生前的那一段失意。虽然在各国都收到礼遇,却没有一个君王愿意采纳他的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孟子的一生也只能“独善其身”。

“仁政”的施行,在孟子之前有尧、舜,几千年后的我们,推行的仍然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可见孟子的思想有着强大的事实依据,且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却是他自己未能看到自己的主张在历史上的辉煌。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