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小而美的究竟是谁

前几天微信因为功能太多上了热搜。曾经安装包只有457KB的微信,在11年后的今天已达到257MB,膨胀了575倍。昔日的“小而美”似乎不复存在。

司机随笔的图片

当然这只是安装包的大小,相信所有人的微信过了几年后,没五六个GB是不可能容下的。每次空间清理,微信必然排在最前列,让人删也不是,不删也不是。出现这样情况的不只是微信,只不过其他软件没这么夸张罢了。

 

在“小而美”变成“大而肥”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场残酷的软件与软件甚至软件与硬件的战争。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在软件更新这一进程中, “体积”变大在所难免。微信确实更新了一些很实用的东西,比如视频通话、微信支付等等。就我而言,我会乐意耗费内存让这些东西增加进来。它们仍不失“小而美”的本质意义。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微信的其他功能:打车,快递,外卖、游戏、视频号……这些功能,有多少又是我们常用的?

 

退出微信,再看手机中的其他APP:支付宝、美团、淘宝……它们也可以实现支付、购物、外卖等等功能。这些软件像是互想重叠却不重合的大圆,有一些不同,但有更多相同。

 

 

这样做真的是软件厂商自愿的吗?

 

刨去代码优化这样的纯人为问题,我们来假设一个情景:手机内存严重不足,你必须删掉一些软件,那么你先删哪个?你会删微信吗?我想你不会,因为你离不开它。

 

在软件与软件的竞争中,大家会优先删除那些功能单一的软件。因而一众软件为明哲保身而开始堆各式有用的没用的功能。大量浪费的内存皆由此而来。

 

我曾幻想有朝一日会有一个“超级软件”满足我的所有需要,后来发现这个“超级软件”其实就是手机本体啊。现在手机越来越大的内存,越来越丰富的系统是为了一个超级软件的诞生吗?我们要的是一个完备的生态,一个各有所用、各司其职的软件库。

 

“小而美”到“大而肥”的内卷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何从中跳脱出来,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否则硬件内在增长的速度永远被软件占用内存的速度追感着,内存越来越大,却显得越来越小。

 

这大概并非“小而美”的初衷吧。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