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欧阳修题字虎头山

出宁城县八里罕向南行30里,有小屯叫十家村。村子西有虎头山,东有青龙山,村庄就坐落在龙虎山中。
宋代,这里是契丹属地,人烟渐稠,道路畅达,虎头山上建起了庙宇
一年,夏日炎炎,草木葱茏,青松滴翠,金莲盛开。大路上,一队人马款款而来,銮马仪帐,雍容华贵。
队伍中间,两峰金驼抬着一乘红毡大轿,轿帘高挂,轿中一老者手捻胡须,怡然自得地观赏着四周景色,不觉开口吟道:“……山深闻唤鹿,林黑自生风。松壑寒愈响,冰溪咽复通。儿童能走马,妇女亦弯弓……”
来到虎头山下,忽然黑云密布,雷霆大作,暴雨将至。一队人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急惶惶只好避入虎头山的庙宇中。
那老者下得轿来,见是寺庙,有些不悦:“我等大宋臣民,怎可入此等地界……”

司机随笔的图片
当时,宋朝皇帝敬道教而不重佛教,竟突发奇想下了诏书,把和尚一律改称“德士”,将寺庙一律充作道观。这老者自称大宋臣子,对寺庙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跟随在一边的契丹接伴使道:“大人,此乃契丹之地,并非大宋。暴雨将至,只好屈尊暂避一时。”
入乡随俗,老者不好再说什么。老方丈把老者迎入房中,方知来者乃宋朝大臣,于是急忙备酌,差人冒雨买来好酒一瓮。
盛情难却,老者矜持地举举杯,不待沾唇,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老者眉梢一扬,轻轻呷了一口,顿觉肺腑清爽;两杯饮下,暑日的燥闷一扫而光。这老者不觉拍案道:“胜似王母琼浆液,欲饮何必杏花村。不想此地能有此佳酿!”
老方丈笑道:“此地善酿,始自汉唐,且有神泉之水,是故敢奉君尝。”
“老夫好饮,品遍了中州名酒,今使契丹,又多一佳处!”老者眉飞色舞,又连饮数杯。
雨过天晴,树绿山青,老者出得门来,望望身后的庙宇,蓦地醒悟:“啊呀,定是西天佛祖知我好饮,布此云雨,赐我一饮啊。拿笔来!”
侍从急忙送上文房四宝,老者乘着酒兴挥毫写下四个大字“释迦净地”送予方丈。
侍从诚惶诚恐:“大人,这是否有违……’
老者掷笔呵呵一笑:“此乃契丹,并非大宋。”说完乘轿而去。
老方丈忙问契丹接伴使此人是谁?那接伴使告诉他,老者乃是宋朝使者大文学家欧阳修。
老和尚大为吃惊,他知道欧阳修不但是名重一时的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大书法家。他把那四个字如获至宝一样地珍藏起来,并刻制在庙门上。
那庙几经毁坏,几经修葺,早已不是原来那庙,欧阳修因遇雨而饮佳酿乘兴题的字也早已不知去向,但是那“释迦净地”四字之音却被传了下来,不知在哪一代被作了地名,又不知在哪一年被减掉了两个字,变作了“释迦”。到后来,原先的意义便全没了,变成了“十家”,也就是如今的十家村。不过,到底还是有人知道,说那村名不是“十家”“石家”“史家”,而是从庙上得来的,是“释迦”二字来,原先的意义便全没了,变成了“十家”,也就是如今的十家村。不过,到底还是有人知道,说那村名不是“十家”“石家”“史家”,而是从庙上得来的,是“释迦”二字。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