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苏家庄集

苏家庄,和王家庄、李家庄一样,是一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子。不过奇怪的是,苏家庄并没有姓苏的。我揣测大概若干年以前,村子里是有很多姓苏的人家的,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村里没有姓苏的了,别的姓氏慢慢多了起来。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今天我要说的是苏家庄集。

司机随笔的图片

苏家庄集,就是开在苏家庄的集市。每个月逢一、六是苏家庄集。一个月下来,有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六个集。这一个月的六天集,对于我们这片山村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

 

苏家庄集并不是我们附近十里八乡的大集,它很小。比如远一点乡镇级别的柏林集、保太集,就大的多,至少要有苏家庄集的四五倍大。如果要说距离远近,我们村附近也并不是没有其它集,比如汪家坡集、华家村集,也都很近。但从小至今,不管大集小集,远的近的,我感觉苏城集才是我们自己的集市。有这种感觉也并不奇怪,是因为从小去这个集市最多而已。这主要是反映出苏家庄集对我,或者说是对我们村,对我们附近村的重要性。其他的村子我不敢说,但我敢说,从苏家庄往东、往北,一直到大山深处这一片区域,这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和我一样,把苏家庄集当作是我们自己的集市,最重要的集市,没有之一。可以这么打个比方,苏家庄集对于我们这片区域的人家来说,就是北京人的王府井,上海人的南京路,天津人的滨江道。

 

 

我有个记忆,是关于苏家庄集的。当然大家都知道,记忆这个东西不是很可靠。但不管怎么说,对一件事情有记忆,至少能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到几岁我记不清了,大概四五岁。那一年苏家庄集开集,就是把苏家庄这个地方定下来作为一个集市。开集得让人知道,于是在开集的地方搞了个宣传活动,大概相当于是现在的开业庆典吧。什么活动呢?唱大戏。我一直分不清各种戏种,不知他们到底唱的是京剧还是豫剧,这些且不管了,别说是我,在我们那边,大概老人们也分不清,也没有必要去细究,反正有唱戏的,就统一称作“唱大戏”。我的记忆就是这样,那年苏家庄开集,有唱大戏的,人很多,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有去看大戏的,有去摆摊的,有去买东西的,有去玩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差点把我三姐挤丢。这是我对苏家庄集最早的记忆。(回头我得问一下老爸,求证一下有没有这么回事。)

 

再大一点,对苏家庄集的记忆就更多了。跟表哥一起去赶年集,表哥买了很多鞭炮、呲花,分给我了不少。夏天跟堂兄弟赶苏家庄集买西瓜吃。其实去苏家庄集赶年集的记忆最多。

 

腊月二十六的苏家庄集,被我们称作“年集”,因为要买年货过年了。二十六集是苏家庄年前最后一个集了,年货必须得买齐了,不买就没集了,而且只有四天就过年了,买齐了年货,也好为过年做好准备。肉得提前熬吧,春联得提前写吧,敬天、祭祖的纸要提前打吧,等等这些,必须提前置办,不能等到过年要用了,再去其它集上买,那就太仓促了。所以,苏家庄集,是我们这片山区的年货节,其兴盛程度,堪比京东六一八,淘宝天猫双十一。腊月二十六的苏家庄集,就是一个字,买买买!至于二十六之后的其它集市,也只是查缺补漏或者闲逛了。

 

这里又有一个记忆。有一年腊月二十五,我在姥姥家。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开始计划二十六苏家庄集买什么。舅舅拿出笔和本做记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要买什么。割(音ga)几斤肉,买什么什么菜,芹菜五斤,藕三斤,黄豆芽三斤……说到了芫荽,舅舅问我们芫荽怎么写,是要考考我们。大表哥会写,二表哥说写香菜就是了,那次我记住了芫荽的芫是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元,至于荽,大概上了中学才学会。这是我记忆里非常清晰的一幕,绝不会错,舅舅拿着笔和本记要买的东西,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掺和着说买什么,房子是老房子,电视是黑白电视,我们对明天要去赶苏家庄集充满了期待……

 

其实关于苏家庄集的记忆不止这几个,还有很多。比如每次赶年集爸爸都会给我买个玩具枪,转轮的,打火药那种。有时候也买皮球,回家拍着玩,还有上发条的铁皮青蛙、小汪狗(泥做的,画上颜色,一推一拉汪汪叫)。等大了一点,赶年集就不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而是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去,带几块钱,买个糖葫芦吃,挤挤油就回来了。不管买不买东西,二十六苏家庄集是必赶的,不去,怎么叫过年……

 

再到后来,越长越大,年离我们越来越远,赶苏家庄年集也越来越少了。今天又是二十六苏家庄集了,我没有回老家,又不能去赶了。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