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对自己好一点

今天讲“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

 

从小她就是大人口中非常“懂事”的孩子,谦虚有礼,乐于助人。

司机随笔的图片

长大后,才慢慢明白,这个“懂事”,究竟意味着什么。

 

她把善意都是给别人的,严苛和责怪却是留给自己的。

 

她是个共情能力超级高的人,常常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做事情体谅着他人,说话也尽量不要伤着别人。

 

虽然这是优点,但长期以往,这就成了活在他人世界中的累己主义者。

 

在小时候最可以任性、刁蛮,以自我为中心的日子里,她已经没了这种能力。

 

“还记得有一次我过生日,表妹也在,她和我的生日是同一个月,就一起庆祝了。

 

她非要吃肯德基,而我想吃披萨。一开始我俩互不相让,小孩子吵着吵着就哭了起来,大人们就开始劝,“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可我想的是,“我过生日,我凭什么要让着别人?”

 

但后来,“懂事”的我还是让了步,哭丧着脸坐在肯德基餐厅里吃完了我的生日蛋糕。”

 

不知为什么,这件小小的事情,在今日翻出这个话题来写时,依然清晰可见,眼前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坐在肯德基餐厅里闷闷不乐的小女孩。

 

大概是她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人是社会人”的思想:我们有生而为人的责任,不能随心所欲,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旁有朋友、老师、亲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从小她就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生活,因为这样会惹家人不高兴。

小时候她常常置气,家人们就会劝她,你想让你的家人高兴吗?你也不想看到家人难过吧?于是,“懂事”的她,从小就学会了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藏起来,只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爆发一下,然后过几天又会低下头来,毕竟,她不想让家人难过。

 

所以她就一直就牺牲了自己,只为了不让别人难过。

 

时至今日,她还常常是这样,把所有的体谅和关怀都给了别人。

 

如果别人答应来参加某个活动,临时放了鸽子,只要别人和她讲了,她还是会非常体谅,不会跟人置气,甚至连失望之情都会藏起来,表面上装出一副大度的样子,不想让别人难堪;

 

在买礼物这件事上,她往往会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给别人挑一件称心的礼物,也不会太在意钱,会挑预算里最高的。但换到给自己买礼物时,常常就会因为价格高而舍不得,去退而求其次;

 

如果某一件事情是别人犯了错导致翻船,她也很少严厉地责怪别人。一来“事后诸葛亮”,对解决实质问题没啥用,不如将重心放在如何弥补上,二来她觉得别人犯了错,已经很难过了,她就没有必要再把气再撒在别人身上了。

 

我这个朋友倒不至于是讨好型人格,因为她也没有刻意要去讨好别人,只是会比较为别人考虑,尤其是不想伤害别人。

 

所以,说她是付出型人格,更贴切吧。

 

 

是的,大家没有猜错,我的这个朋友就是我自己。

 

 

这是前几年看心理书籍时学到的方法。自己去思考亲身经历,往往会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情绪,没法客观分析。尝试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朋友,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

 

这也是很有效的思考解决办法的方式,如果是你的一个朋友经历了这些,你会怎么去帮助他/她呢?

 

也是在看心理书籍时,我了解到一个概念: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

 

除了个别利己主义者,大多数的人,在今天这个高压的社会下,都更容易关怀、包容、理解他人,却唯独忽略了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几千年来的智慧,让大多数人养成了自我批评、反思的习惯。

 

凡事先思己之过,固然是美德,但是过分的自省,就会转变成不自信,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往往善待他人,却很少善待自己,这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吧。

这样容易老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常常苛责自己,产生很多焦虑。

 

1. 自我关怀,就是对自己要和对别人一样好,善待自己。

 

不必要事事苛责自己,学会和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优点,赞美自己的进步。

 

比如“容貌焦虑”,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看的时候,你尝试着把自己想象着你的一个朋友,如果你有一个你所谓的不好看的朋友,你会因为她/他不好看而嫌弃他/她吗?

 

大概率你不会。

 

容貌在友情中一文不值,你不会因为一个人长得好看而想跟她/他做朋友,吸引你的只会是这个人的性格、品质。(当然如果你就是会被外貌吸引,那请当我没说)

 

再比如“能力焦虑”,如果你的同事搞砸了一个presentation,讲得非常差,你会当场拍桌而起说“你别讲了,讲得啥呀”吗?你会结束后到处嚼舌根,说今天某某某讲得太差了吗?

 

大概率你不会。

 

职场老手们都已经学会了“说话的艺术”,会委婉地指出不足,也会给出建设性意见,同时,这也是为了给同事留足脸面,谁有事没事会去让同事难堪呢?

 

既然你都能对别人如此宽容,那为什么不可以对自己也同等程度地体谅和关爱呢?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缺点和优点,都是特点罢了。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就可以了。

 

2. 自我关怀,也是要花时间去爱自己,适时奖励自己,取悦自己

 

我们有父母要关爱,有爱人要体谅,有孩子要照顾,那我们自己呢?

 

我们每个人都花了太多时间去爱别人,却很少爱过自己。其实自己也像你爱的每个人一样,需要去关心和疼爱。

 

当我意识到对自己的关爱不够,活得特别憋屈的时候,我就在慢慢改变。

 

现在我会在完成某个阶段性目标后奖励自己,买一个一直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或者做一件一直想做却没有时间/金钱去做的事情。

 

比如当我完成了历时四年的一个大项目时,就奖励自己了一个前排的歌剧演出座位,第一次把管弦乐团的人都能看得这么清楚。

 

因为很迷梅西,也会奖励自己一张现场球赛的票,见证史无前例的第七个金球奖。

 

 

有时候也只是想获得一些单纯的快乐。

 

比如当肝到凌晨,脑袋实在是转不动的时候,我就会关上电脑躺在床上刷刷无脑的搞笑视频或者是脱口秀大会。

 

我一般是不吃高热量的食物的,但有时心情不好,就会吃一大堆薯片、可乐、辣条,或者喝一杯超厚的奶盖茶,体验一下“快乐肥宅”的欢乐。

 

疫情后常年在家,我也偶尔会倒饬一下自己,感觉收拾一番后,人看起来更精神,工作效率也会更高。虽然没人看到,但给我自己看不行吗? “女为悦己者容”,我本人就是“悦己者”,我要让自己开心。

 

当完成一周繁重的工作时,到了周末,我也会慰劳自己,开开心心吃顿火锅,哪怕“屁儿流脓”。

 

 

 

适时的、适当地关爱自己,劳逸结合,才能够效率更高,走得更远。

 

 

如果大家想更多地了解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可以阅读克莉丝汀·内夫(Kristin Neff)的书,她被誉为“自我关怀之母”。她在心理学界首次详细定义自我关怀的理念,并有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经历。

 

当然,今天写的,对于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毫不适用,他们需要的是,学会爱别人。

 

但如果你也曾和我的“这个朋友”一样,一直在爱别人,很少关怀自己,希望你读完这篇后,也能学会爱自己。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