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司机随笔

节日套路

现在的节日实在不少,但过节的节目单实在不多,尤其当节日和假日合体,过节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最后,万念归宗,殊途同归,一个节日就过成了“吃喝玩乐买堵,跑累挤转遭罪”,基本上都是这样。很多人对节日热情很高,从不肯轻慢,然而,一个个节日过着过着似乎都过成了同一个节日,好像真的陷入了某种节日的套路。

这些年关于节日的话题不少,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洋节话题争议的,非遗的、文化的、形式的、变异的,文化内涵、假日经济、节假日出行、网红打卡造景,节日带出来的节奏色彩缤纷如神仙打架。然后,不管元宵、中秋,七夕、重阳,端午、冬至……所有的节日都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架势,普及并补缀节日知识,浓厚氛围,意在彰显文化、弘扬传统。但走着走着就步调一致起来,连大众转发的图文表情包都趋于一致,整齐划一、规范得体,宛若复制,记得某年的“节日快乐”还波及到应不应该说“清明快乐”上来。套路的痕迹辗得到处都是,中秋就发个月亮,端午才想起屈原,一定有一顿饭叫节日大餐,一定有一个群发消息叫某节快乐,规定动作统领全局,自选动作只在避免节与节撞脸,好象这么多年其实更像在过同一个节日,做同一件事情。人们对节日追逐的背后,会不会更多在于提供了一次心安理得的休息;一个节日长久若此,会不会像一副类同的面孔消失在人群之中。

司机随笔的图片

拿刚过去的中秋节为例,猜测不少人的印象基本上刻板于,天上月圆、手中月饼,然后李白苏东坡的月亮诗引用几句,“明月几时有”“呼作白玉盘”,顶多小团聚,少有大团圆,一节过后印象并不比吃了哪种口味的月饼印象更深。如此算来几十年可能就这么轻易轮回下来,离开那些套路和套话,这个节日都不知道还能寻出什么更多的意义。一个颇具先锋精神的作家朋友就此认为,习惯于说套话的人基本已经灵性层面死亡了一半,甚至一半多。他说,陈言务去,比如中秋我就不说月亮,不说月饼,甚至不说苏轼,至少我不用老套路说月亮或者苏轼,月于中秋并不是全部,月亮是一个月亮,但需要观察月亮的新的眼,看到新的月亮。其实,每一个节日的形成都有小众到大众的轨迹,个性化于节日也多有补益,中秋形成为一个全民节日有一点就是得益于唐中后期文人圈子赏月的雅好,我倒希望不同阶层为丰富我们的节日贡献出更多可能。

回到自己,个人对节日没有太多要求,能够回归自在,自由支配时间就好,对节日也不大拘泥程式,一边应和别人,一边随性自己,不好看景看人,却喜看书看片。至于沉湎节日套路者,觉得他们也多处于无奈,可能也缺少点与节日的共情,只是觉得在别人眼里的节日应该如此,不这样过又能怎样。面对节日,各取所愿,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有自己对节日理解和探究、自在和散淡、放任和回归的,节日本来就是大众文化,不然怎么会有“我们共同的节日”这样的愿景。不管怎样看待节日套路,有一点可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那就是对节日不变的好感之一来自节前节后,在等待节日和回味节日的日子里,无论赞美还是批评,我们都是热情满满地期待着下一个节日。

关于作者: 小司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